■本报记者 章晴
当女儿与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所辖的长寿教育集团签下了劳动合同之后,沈丽君终于长嘘了口气,从2000年开始,经过长达六年的帮扶后,她看到眼前的道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虽然杭州正式提出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只有两年,但是有关部门在这方面的努力却无法用年限来衡量。很多时候,一帮就是六七年,直到对方掌握了谋生的技能,或者像沈丽君那样,甚至帮到女儿找工作。
昨天,在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亲自过问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时,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的领导表示,杭州下一步在完成面上的帮扶工作之余,将开始对分类施保、分类救助等问题进行深化明确。也就是说,杭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难题已经迈入了更为具体更为实际的领域。
“四级救助圈” 救人救到底
对沈丽君来说,噩梦是从2000年开始的,夫妻双双失业,丈夫患了慢性肾炎,接着就被确诊为尿毒症,女儿又面临着高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四级救助圈”市一级的困难家庭,他们一家开始受到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政策的帮助、资金的照顾、就业的指导,让丈夫顺利完成了肾移植手术,让全家的生活得以维系。而今,大学毕业的女儿又在政府部门的牵头下找到了好的归宿,沈丽君的脸上开始重新洋溢着欢乐。
杭州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救助圈”已有多年,帮助了不少像沈丽君这样的困难群众。但在具体帮扶时,有关人员发现,困难群众的致困原因是不同的,比如因病致困、因学致困等等,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帮人脱困。
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将“因学致困”的家庭分离出来,目前市民政部门和总工会正联合调研起草《杭州市困难家庭“春风行动”助学援助申请管理办法》,打算对持有《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的低保、困难家庭给予5500元的助学援助(目前是2000元)。如果该《办法》下发,杭州在完善分类救助体系上将迈进一大步。
两项制度防“欠薪”
出门打工,最怕听到的两个字莫过于“欠薪”。而杭州今年出台的两项制度却很好地从机制上预防了“欠薪”。一个是建筑业企业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也就是说,每个工程将按工程款2%比例提取工资支付保证金,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存入指定银行,工程完工验收后6个月不发生欠薪的,施工企业才可以提取。目前,全市建筑企业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已达2.4亿元,较好地解决了建筑施工企业欠薪问题,目前这项制度正逐步向其他企业推广。
另外一项制度就是农民工生活保障应急周转金制度。由各级政府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建立周转金制度,当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一时无法追回时,先由应急周转金垫付,并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向欠薪企业追讨。目前全市已筹集应急周转金1080万元。
1450万元改善农村危旧房
“家门有幸逢盛世,亲友同乐颂党恩。”自打搬家后,这副对联就一直挂在临安市太湖源镇杨桥村低保户李福高的家门口。这其实只是政府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的一个缩影。从2004年开始,杭州提出用3年时间实施对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程,为此,市里专门下拨补助资金1450万元。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经完成3895户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提前完成了任务。7月份以来,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进行验收时,困难群众的热泪和称赞成了对这一措施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