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当大学生暑期实践小分队四处展开社会调研等活动时,刚刚参加完中高考的中学生在这个夏天也没闲着。同学们设计出各种个性化的实践方案,努力走向社会。但是,由于缺少经验,他们社会初体验遭遇了各种门槛。
打工4天日赚3元
在杭州高中生小汪、扬扬和小周眼中,高考后的暑假并没有想像中的轻松。原本打算勤工助学的他们,找了一份折纸盒的临时工作,可干了仅仅4天,他们就感到劳累不堪,只能选择全线撤退。
据小汪说,这份实践工作是爸爸帮忙找的,任务就是在车间里折毛巾的外包装盒。这份工作的难度并不高,而且考虑到他们3人都是新手,厂里没作速度要求。实践第一天,3名高中生花了5小时总共折了1200个盒子,而厂里最快的一位工人在8小时做了近4000个。
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一天做下来就让3位高中生感觉很累,而且不适应。“手指关节是最痛的。”小周深有体会地说,“不断重复同样的动作,做得都快麻木了。”扬扬也向记者表示:“以前我们暑假都是在家里呆着的,干这样的体力活,的确吃不消。”折了一天纸盒后,扬扬就因发烧不得不停止工作,而小汪也由于胃部不适,在实践的第4天打道回府。
记者替他们算了一笔账:折1个盒子1分钱,3人一天折1200个盒子,平均每人赚了3元钱,连“上班”的来回路费都不够。对于这次社会生活的初体验,扬扬说:“关键是我们得到了锻炼,同时明白了爸妈给我的暗示——钱来之不易。”
“小书商”也有烦恼
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进行暑期实践的沈可,参加完中考后就打算在暑假当一回“书商”。从上月底开始,她陆续在网上的一些论坛发帖,叫卖自己用过的参考书。
现在,沈可的生意怎么样了呢?她得意地告诉记者,通过电话和QQ,已经为手边的这些闲置书籍联系到了不少买主。“还有几位妈妈,甚至还预定了我高一的书。”沈可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在沈可看来,这就是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既能锻炼在社会上生存所需的能力、给零花钱添点数字,还能帮到一些人,所以希望网友们不管买不买都能够支持她。
然而部分网友却在随后跟帖,认为她纯粹是为了钱。“刚开始有点难以接受。”沈可委屈地说,“但后来想想,自己现在等于是在经营一家店铺,所以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都应该礼貌对待。这些道理我在课本上可是学不到的。”
“爱心”闲置让人愁
同样面对闲置书籍,浙大附属中学高三学生顾安祎倡议同学把没用的辅导书、练习本捐出来,送给有需要的低年级同学或者贫困山区的孩子。
因担心无人响应,顾安祎给每位同学都打了电话。虽然部分性急的同学高考一结束就把辅导书送人了,但她的倡议还是得到了大家的支持,6月28日交高考志愿表那天是班组里的“捐书日”。校方知道此事后,又向全校高三学生发出了捐书倡议。
目前,已有500余本辅导书和练习本到位。然而令人烦恼的是,这些辅导书和练习本至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受捐者,学生们的爱心暂时只能存放在该校团委办公室。
“我是第一次组织类似活动,当初只担心同学会不会捐书,后面的事没想那么多,的确考虑欠周全。现在只希望能快点找到有需要的同龄人。”顾安祎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
本报通讯员 徐秀姑 本报记者 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