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工作多年,见识过的家长为数不少。我专门根据家长们育儿的习惯,给家长们分成三种类型,一是听觉型、二是视觉型、三是体验型,并且据此来与家长进行交流,效果非常不错。
听觉型家长。这类家长平时经常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获得育儿知识。如果他们在育儿的过程中碰到困惑,会比较乐于通过专家讲座、亲职培训来寻找答案。尤其是对于专家指点非常重视,希望通过这种学习,来找到解决育儿问题的方法。
视觉型家长。这类家长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到幼儿园与老师直接沟通的机会比较少,因此他们更希望能够获取一些育儿小手册等资料,通过空闲时间的阅读对自己在育儿方面有所帮助。
体验型家长。这类家长非常乐意、支持和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家长沙龙,愿意借论坛、沙龙的机会与老师面对面地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同时也想了解其他家长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并通过活动获得一些比较科学的育儿知识。
之所以给家长如此分类,主要是为了让老师能够及时、正确地摸透家长们的心思,这样才能推动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
除此之外,我还乐意观察家长的个性,这样会便于我选择与家长进行亲职教育的方式。如果是个性开朗的家长,往往能够和老师无拘束地交谈沟通,那么有时在幼儿园接送孩子时,就可以与他们进行交流;如果是工作繁忙的家长,我一般会选择电话交流;如果是个性内向、不善言语的家长,那么就需要书面的方法了。
在了解孩子和家长的性格之后,我就能更好地引导家长来参与育儿活动。当家长把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作为自己的自觉意识,整个教育活动就非常有互动性。
家长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制定一份“家庭教育计划”,把在家庭中的要和孩子一起参与的亲子活动定出计划。例如制定“星期日买菜”计划,第一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孩子自己走到菜场;第二,到菜场后如果碰到熟人要引导孩子有礼貌地打招呼;第三,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识蔬菜、肉类、禽类等。这样有目的的制定计划,可以使家长在双休日进行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使孩子和家长都有收获。
本报通讯员 吕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