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那么美,美得让人心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记者携手大学生暑期实践团走进浙西古村落——
那么美,美得让人心痛
  上周,本报记者兵分两路,携手“我的民情报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文本的设计者,分别到安吉帮助当地村民设计农家乐,到金华武义和兰溪两地调查古戏台和古建筑。这周,本报记者还将和另外一个大学生实践团,深入城市建筑工地调查民工兄弟的饮食状况。这几天,基层调查的实践报告将陆续在人文版推出。

  本报讯 “真的没想到,农村里还藏着那么多精美的民间艺术品,那些斗拱的建筑结构让人惊讶,怎会设计得如此巧妙?可是一想到它们还在被破坏,被盗卖,我又觉得很心痛。”20岁的黄言宝这样对记者说。

  黄是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民间艺术考察实践队的队员。7月20日和21日两天,记者跟随他所在的实践队寻访了武义郭洞、俞源的古戏台、古建筑,在兰溪甘溪镇社溪村做木工雕花的民间手艺人。在这些交通不甚发达的村落里,同学们被年代久远的雕梁画栋感动着,也为这些宝贝曾经不为人所识,被当作了垫猪圈的基石或是贱卖给了文物贩子而痛惜。速写本、油画笔、照相机、DV机,有备而来的实践队员们希望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抢救下村庄里每一个美的细节和瞬间。

  寻访,

  民间最原生态的艺术

  “文化遗产”,这个名词因为今年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的设立而变得深入人心,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不过,对于浙师大美术学院的学生来说,调查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产的工作从

  三年前就开始了。每个暑期,一拨一拨的学生走进田野,走进乡间,寻访民间最原生态的艺术,他们的足迹遍布杭州、金华、温州、宁波、绍兴、丽水、嘉兴、仙居、黄岩等全省九大地区。而他们的调查内容和方式也从最初的胡子眉毛一把抓,慢慢地变得专业而细致。

  该实践队的辅导老师王亚萍说,他们会把这项暑期实践活动一直坚持下去,在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还打算成立一个协会,营造浓厚的非物质文化研究学习氛围;建立一些示范课程,结合他们的专业特长以非物质文化教育为特色开展教学;建立一个网站,在全省建立非物质文化发展和保护的平台。

  心痛,

  面对文化遗产的流失

  今年,民间艺术考察实践队把目光对准了农村里的古戏台、古建筑。学美术的人对美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所以,队员们常常一整天奔走在村子的各个角落而不觉得疲惫。然而,将近半个月的调查下来,现实却让队员们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痛。

  “农村中的年轻人对于家门口的古戏台建筑几乎一无所知,戏台上‘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的楹联在风雨的侵蚀下逐渐剥落却无人解读。雕刻着米芾拜石的牛腿被用来压柴草,象征吉祥如意的狮子额方被村民当作无用的东西廉价卖给文物贩子。”队员张丽丽在专门开设的实践博客上这样描述她所见到的文化遗产的命运。

  “在兰溪走访了两天了,听到了一些戏台上文物被偷窃被破坏的不幸消息。这些戏台都处于偏远的农村,政府缺少对它们进行保护,村民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保护它们,使之成为仓库之类的地方,任由杂物堆放,鸡鸭做窝。”每日奔波的身体劳累之外,队员柯斯嘉觉得更让他心累的是这些文化遗产的流失。

  警觉,

  传统手艺无人承继

  在郭洞村,我们遇见了在村子里当检票员的61岁村民何立,他说,自从郭洞成为旅游景点后,村民们的收入提高了好多。“以前常有人把自家的房子拆了卖掉,现在政府不允许了。”不过,记者在郭洞村外面的小店里看到,不少商家都在出售老家具,比如椅子、桌子什么的,还有牛腿等,据说都是从附近的村子里收购来的。

  在兰溪社溪村,44岁的民间艺人姚小元和她的四姐姚月圆正和七八个工人一起在给木头雕花。他们是社溪村专门请来给正在修建的祠堂雕花的。姚小元的手艺是祖传的,社溪村好多人家家里的雕花都是她的祖父和父亲雕的。那天,她很自豪地带我们一家家地去看那些漂亮的雕花工艺。她说,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吃手艺人这碗饭,“做手艺太辛苦了,赚的钱也不多,一个月也就1000多块钱,当父母的总希望自己孩子将来能过得好一点,你说是吧?”这句话让所有的队员一下子都陷入了沉默。

  “新农村建设,最不该忘记的是文化,农村其实是中国那种最传统的文化的根源所在,而当生活在文化根源的人们都已经漠视身边的文化,并以现代化的名义毁坏这些文化的风骨,那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又该要谁来当他的继承人呢?”暑期调查已经接近尾声了,但这个问号却久久萦绕在每个队员的心头挥之不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