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感叹这个世界,有情人是那么多。自本报昨日推出“七夕·情叹”新锐派对以来,这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创意得到很多回应,许多热心读者纷纷打进热线电话或发来电子邮件,有诉说自己情感故事的,有提出活动“金点子”的,还有讲述七夕典故的。
“七夕·情叹”新锐派对的创意,让经历爱情风浪的有情人们看到了希望。最早打来电话的是一位来自四川的务工者。这个七夕对他而言是苦涩的,无助的他向记者袒露了心结,与女友相恋四年多,却因为买不起房子而遭到女方父母的拒绝。他千方百计凑来的5、6万原本打算自己做生意的本钱都给了女方父母造新房,却仍不能令他们满意,为此,他甚至一度想去医院卖肾。现在他最渴望的就是寻找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同样是诉说感情故事,27岁的杨小姐充满了遗憾和歉意:“我很后悔那时自己不懂得珍惜,错过了很多。”她在电话里说。2000年时她在杭州结识了男友,但由于自己的虚荣心和少不更事,相处两年后她就提出了分手。为了安慰对方,她约他三年之后在断桥边相见。他如约出现了,带着玫瑰花和戒指等了一整天,可直到天黑她都未到。怀着无尽的愧疚,杨小姐想在七夕派对当晚向他说一声对不起。
有趣味、有新意的“七夕·情叹”新锐派对触发了读者们的创造力。杭州市文化局退休干部董老先生,别具匠心地为我们的活动提了两个好点子。“让一个男生在七夕这天向女朋友求婚,就像一次‘情人节奇遇记’;让一个女生和她的男友交换角色过七夕,这样可以了解彼此的想法。”老先生展开想象力,谈得很具体,最后,他还想借本报向自己的老伴发出“迎候金婚宣言”:“让我们44年的爱情之花常开不败!”另一位咨询公司的白领张先生认为本报关注七夕这个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节日很有意义,他表示愿意做一个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此次派对活动的组织工作中。
无论是为爱所累的悲伤,还是追求真爱的浪漫,真情总是令人感动,这就是为什么牛郎织女的故事能流传至今。可你是否知道七夕节的典故呢?“杭州姑娘是想借七夕那天到断桥和情人相遇呢,七夕节与‘断桥不断’的说法可是有密切关系的!”爱好研究西湖文化典故的丁老先生昨天也打来电话,想在七夕的派对上给大伙儿讲讲本塘的七夕故事。
读者们的热情让我们对这个七夕有了更多的期待。本报热线0571—85310166(10:00~17:00)继续为您开通,欢迎大家讲述情感故事和对本次活动的奇思妙想,也可发邮件至qbwy@zjnews.com.cn,请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 本报实习生 孙晓青
本报记者 陈 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