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大学生真的太多了吗
· 媒体观点
· 人物说法
· 寓教 于“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7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学生真的太多了吗
■汪晓东
  眼下,高校招生工作正紧张进行。不过,最近两条有关大学生就业率的消息,或许会让那些踌躇满志、准备跨入大学的莘莘学子心中暗生波澜。

  一条消息说,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开展了“2006年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截至5月底,已签约和已有意向签约的大学生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学生占15.02%,而尚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为27.25%。另一条消息是,广州某学院要学生离校之前交就业证明,否则就不发毕业证,许多学生因此被迫造假。很多人表示,高校就业率造假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大学生就业难的形成,有诸多复杂的原因,大到国家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小到每个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都与就业率息息相关。不过,说到大学生就业难,也有人会将它与这些年的大学扩招联系起来,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太多了,而岗位并没有同步增加,这样必然使一部分大学生暂时找不到工作。有数字为证: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大学在校生也由1998年的643万人上升到2300万人,翻了将近两番。

  不过,我们或许应该关注另一组数字:尽管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在校生已超过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但是,相对于13亿人口这一庞大的基数,我国的大学生数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大学入学率仅列世界第78位。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增加投入,以提高大学生的比例,从而提高国民整体受教育水平。而扩招,无疑给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不是总量矛盾,而是结构矛盾。也就是说,从总量上说,我国大学生的比例还不高,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从局部上说,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大学生的供需情况各不相同。对于东部地区的大城市,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或一些“薪情”看好的外资企业、垄断行业,很多大学生趋之若鹜,这样,就业难也就在所难免。而在中西部地区,或者在广大农村基层,往往乏人问津。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患上了“大城市依赖症”。

  “大城市依赖症”固然有盲目的一面,但从根本上说,它折射出的是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基层去,需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但同时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那样,守着“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乡下一间房”观念的人可能就会越来越少,成群结队的“孔雀”也就会“西北飞”。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