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兴 潘瑜 陶懿 宋奕平
“我这里有一套空余住房,在下沙的浙江理工大学附近,如果黄雪军母子需要,我愿意无偿提供……”昨天,自本报刊出“妈妈背他进大学”一文后,爱心通过电话和网络从杭城的四面八方涌来,有上门到报社捐学费的;有免费提供住房的,有为黄雪军今后的学习出谋划策的。下午2点开始,读者、网友对话活动在本报编辑部进行,黄雪军母子感动得多次热泪盈眶。
昨天一大早,在萧山一所小学当老师的高小姐打来热线说,她在浙江理工大学附近有一套房子,虽然不大,但有厨房和卫生间,平常也不大居住。愿意无偿给黄雪军居住。
公司在下沙的葛小姐打来电话说,她在高沙社区有家青年旅社,对于黄雪军母子的住房,她可以安排在旅社。同时,如果黄妈妈有时间,她可以安排她在旅社做清洁工。
“这个世界需要热心肠,我看了《妈妈背他进大学》的文章后,感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我一定要为黄雪军的求学尽点力。”昨天下午,在杭州醉爱时尚餐厅工作的徐女士,专门从银行取了2000元现金,赶到报社送给黄雪军。据她的同伴介绍,徐女士是个重感情的人,她经常看到报纸的求助文章后,眼泪汪汪地去求助者那里捐钱。
在文三嘉绿苑小学读四年级的邱凌小朋友,看到本报的报道后,硬是让妈妈带着来到本报编辑部,要见见这位品学兼优的大哥哥。腼腆的小邱凌,走时还塞给黄雪军100元钱,说这是生日那天妈妈给的,现在献点小心意。
浙江理工大学的潘同学打来热线说,作为学长,他能给黄雪军提供一些学校住宿情况的介绍。学校分3个住宿区,考虑到他上课的不便,选择在学校对门的1区住比较便利。另外,在学校周围的小区也可以租房,价格也还优惠。
昨天,杭州市残联的工作人员也陪着黄雪军来到本报编辑部,表示尽量想办法联系一些企业与黄雪军结对助学。富阳市残联杨兰芳理事长也表示,对黄雪军这样的学生予以一定补助,同时,无偿提供一辆轮椅。
钱报网络版(http://qb.zjol.com.cn)互动摘录
cody025 :黄雪军学心理专业的书本,比较多而且不便宜,可以打电话到应用心理系去,从学姐、学长那里要一些书过来,特别是那些非专业的书。这样,每学年可以节省五六百钱。”
黄雪军:谢谢你的建议!
网友前进:你好!13年来,你有没有想到放弃过?
黄雪军:以前的确也想过,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
前进:是因为什么原因,让你想过放弃?
黄雪军: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有时候觉得自己很累。
前进: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就是因为我们能以互相间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不论海枯石烂,不求生死与共,不愿天眷于己,但求情感无限。
赵先生:我在下沙高沙社区开公司,可以为雪军母子解决住宿,还可以为黄妈妈找份工作。
在网络直播室,黄雪军一边看着好心人的留言,一边艰难地打字回复。看着他那坚强的神态,相信他一定能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