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视点
3  4  
PDF 版
· 防病名片惠及百万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7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防病名片惠及百万人
义乌探索外来人口公共卫生服务新模式
  19日上午,江西来义乌的29岁务工人员郑满仙在去工厂的路上时,一位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向她递过来一张淡黄色的卡片,这张卡片上写着防病提示以及患上相关疾病以后应该就诊的医疗机构。在义乌160余万人口中,像郑满仙这样的外来暂住人口有80多万,而每天流动人口多达20多万,他们分别来自全国各地以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熙熙攘攘的人流给这座商贸城市带来了活力和商机,但是随之而来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摆在了这座城市管理者的面前,最近推出的“防病名片”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举措之一,为百万外来人员筑起了一道健康“防火墙”。

  防病名片

  民工心头一热

  七月的流火,让人来人往的义乌火车站显得更加燥热。张丰从贵州来的火车上下来,踏上这块据说“充满奇迹”的土地,心绪有些激动还有些恍惚。刚走出火车站,迎着各种“住宿”的拉客声,张丰的手里就被人塞上了一张名片,他以为又是订票住宿的卡片,可仔细一看,却是一张从未见过的“防病名片”。 名片上面印着市疾控中心的地址和咨询电话,背面印着这样一行文字:“义乌是一个国际性商贸城市,流动人口多,人员复杂,易发生各类传染病。目前正是流脑、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请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勤晒衣被、勤开窗通风、不随地吐痰。若您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或出疹症状,请及时到就近医院诊治。”

  一张小小的放病名片让初到义乌打工的张丰心头一热,他小心翼翼地把这张名片放进自己的包袱中。

  而随后发生的事情让张丰更加感慨,等自己安顿下来,老婆带着3岁的儿子也来到义乌,她们住下还没几天,中心卫生医院的卫生员就找上门来,询问孩子的健康状况,是否打过预防针。这时候,卫生医院的工作人员又递给他一张“防病名片”,张丰发现这张和第一天来到义乌在火车站收到的那张有所不同,上面写着“防病系列名片:免疫规划。”名片背后印着“凡是住在义乌范围内的儿童不分外地和本地,均享受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在义乌各接种点都可免费办理接种证”,紧接着下面印着义乌市15个预防接种点的联系电话。

  在张丰租住的民房里,他对记者说,自己从16岁跟着家里的叔叔出来打工,去过不少城市,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可受到这种优待还是出外打工生涯第一遭。

  全国首创

  惠及百万外来人

  这种小纸片就是由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亲自发放到外来务工者手中的“防病名片”。记者看到,“防病名片”上印有单位地址、联系方式和相关的防病知识,同时还有各地区中心卫生院疾控站的联系方式。义乌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王越告诉记者,疾病防控中心不但在制作名片时很讲究,发送名片也很有针对性。“我们是不定期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外来人口流动比较大的地方散发,除此以外,还组织小分队在外来人口租住集中的街道社区分发。”而在这小小的防病名片背后是一张惠及百万外来人口的公共管理卫生大网。

  在稠江中心卫生院的信息室里,记者从电脑里看到该区的外来人口被分为在0—7岁,8—15岁,16岁以上,是否打过疫苗,是否有传染病,这些重要的个人健康信息添加在常规的外来人口登记的各项目之下。义乌市卫生局卫监疾控科科长楼英敏说,这张“网”不仅清楚明白,而且城乡间可互动,一旦遇到公共卫生问题,各方面会及时捕捉并运用相关信息促成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这张外来人员的信息网背后,是一项全国首创的外来人员管理新体制。

  一张大网

  网住打工者健康

  楼英敏告诉记者,据统计,义乌本地人口有60多万,而常住义乌的外来建设者就有近80万,每天流动人员20万,来自全球各地40多个民族,常住外商8000多人。数字庞大的流动人口给义乌在疾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卫生管理角度讲,16岁以下的青少年是重点。基数不清楚,一旦发生传染病,这些人从哪里来,是否从疫区来,一旦扩散,后果难以想象。”

  “以往统计暂住人口时,只针对16岁以上的成年人,致使大量外来儿童没有健康档案,影响了他们的疾病预防。”楼英敏说,将外来儿童纳入流动人口管理网络,有利于健全义乌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也为外来儿童撑起了健康保护伞。

  从今年5月开始,依托现有的公安、劳动、计生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新增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形成“四位一体”的管理新模式。外来人口登记对象由原来16岁以上范围,增加了从出生至16岁的婴幼儿及少年儿童。0—16岁的对象除常规信息外又特别采集计划免疫相关信息。含有公共卫生信息的外来人口登记软件,使相关信息实行城乡各街道、镇乡共享。同时,完善集基本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等于一体的多项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体系,使外来人员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民工病人

  你们救了我的命

  对于外来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义乌的卫生部门除了防,还有治。对外来人员发生的重大传染病、中毒事件、意外伤害、孕产妇生命垂危等及时进行应急救治处理。对于无主、无助的外来暂住人口同本市市民一样,也实行医疗救助。

  2006年2月6日清晨,皖H41009大客车从安徽安庆发往温州途经杭金衢高速上溪出口附近时,与一辆解放大货车追尾碰撞,冲出高速铁护栏坠落路沟,车上21名民工命悬一线。有关部门得知外来务工人员出事以后,应急处置预案迅速启动,随着紧急指令,义乌市中心医院、义乌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几乎都是在6日6时50分赶到杭金衢高速上溪段事故发生地,21名伤员的伤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控制。通过现场抢救,开放绿色通道,大多检查、治疗、手术费用都先由医院领导担保,21名伤员迅速得到有效救治。

  “是你们救了我的命!”当伤势最重的安徽民工储苗红从昏迷中醒来时,这是他说的第一句话。民工们的生命虽然已经从死神手里夺回来了,但他们精神上的创伤很难愈合,于是精神安慰又成了白衣天使们的重要工作。每家医院一天一次的会诊,都要对病人进行精神劝慰,进一步稳定他们的情绪,医院还从安徽老家请来病人的亲人进行家庭陪护。

  在各家医院的精心救护下,21名伤员无一例死亡,全部康复出院。

  而对于来义乌打工的29岁贵州民工罗文俊来说,今年是既不幸又幸运的一年。今年3月31日,从贵州毕节来到义乌打工的罗文俊因咳嗽8个月,加发热、气促三天而被收入医院观察,结果发现结核菌阳性。

  罗文俊从老家来义乌没多久,几乎没有什么积蓄,从家里带来的钱也差不多花光了,身边也没有一个亲人。但是让罗文俊心安的是,他的情况符合义乌对于外来人员患病可以免费救治的条件,他可以享受义乌的免费救治。

  经过抗肺结核联合用药、抗炎等对症治疗,罗文竣共住院51天,痰菌转阴,病情好转后出院。罗文俊住院期间的医药费用11846元,全部实行免费。

  “今年义乌市中心医院一共收治了两名无助肺结核病人,对于一些不需要住院的肺结核病人,我们都是全程督导,有的时候要亲眼看着病人服药。如果他们回自己的老家我们会把他服药和治疗的详细情况一起寄回去,便于他们转诊。”7月21日,义乌市卫生局卫监疾控科科长楼英敏告诉记者。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