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校园
3  4  
PDF 版
· 评委:热情可嘉诚意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7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评委:热情可嘉诚意少
大学生暑期实践七月大会师 25支代表队实话实说(下)
  文字:本报实习生 朱惠慧 章琴 蒋勇 本报记者 沈蒙和 丁星云 俞熙娜 摄影:高宇 王颖

  本报讯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深入宁波乡村调研锻炼自己,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让人们去关注一些即将丢失的剧种。”“我们想学以致用,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别人带去方便。”……说起参加社会实践的初衷,现场25支大学生实践团队给出的理由都比较相仿。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记者在聊天中发现,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理想与现实有时差了那么一大截,一下子从云端跌到了地上。

  “孩子,弄这些东西没用”

  “除了做调研,我们还走访了当地一些贫困生,发现部分贫困生宁可去读学费颇高的‘三本’,也不愿先读收费较低的专科院校再‘专升本’。”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情系绿谷”实践小分队王绮宇说着说着皱起了眉头,“也许在他们心中,本科才是大学的观念根深蒂固,没为家庭经济状况着想,也不了解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这笔高额学费支出不知何时才能收回。我们很想帮他们扭转这一观念,他们却很顽固。”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学院赴畲乡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队员孔金龙讲起自己的实践经历时,显得有些不解:“本来是希望通过义务支教,给当地的孩子好好上课,后来才知道学校以水电费为由,向每位来上课的孩子收取30元,反而加重了他们的家庭负担。我现在想起这事都觉得对这些孩子挺愧疚的。”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彩虹青队”的副队长蔡章玲说:“在我们走过的浦江20个村,大部分村民愿意跟我们学着使用‘农民信箱’,但也有部分村民觉得我们是闲着没地方呆了,浪费他们时间。有一回,我耐心地给一位老农民讲述上网注册‘农民信箱’的好处,他摇摇头说:‘孩子,你不好好读书,弄这些没用。我家连电脑都没有,别说上网了,我注册啥信箱呀?’”

  教农民穿衣搭配遭婉拒

  怀着一腔服务三农的理想,捧着斟酌再三的计划书,大学生遭遇的挫折也让他们反思。

  “我们原来打算在实践当地成立一个临时事务所,接待需要帮助的农民,然后帮助他们解决日常问题。结果两头碰壁——有关部门劝我们别多事,农民们也不信任我们这些大学生。有位大伯甚至不屑一顾地对队里的一位女生说:‘你还以为自己是领导的女儿呀?’”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教育调研”小分队辅导员黄晓燕摇摇头说。

  对于农民的拒绝,来自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赴兰溪“时尚潮”小分队学生小金也深有感触,他说:“我们在兰溪、绍兴等地开展一系列的化妆讲座、服饰大会时也遭遇了不少尴尬。例如队员让农民打开衣柜,当场教他们服饰、色彩的搭配技巧时,他们拒绝了。”

  让社会实践更务实

  经历了意料之外的挫折,许多大学生逐渐从理想中醒来,开始学着反思,描绘来年社会实践的蓝图。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学生孔金龙告诉记者:“真是去过见过才知道农民缺的是什么,作为大学生到底能帮上什么忙。比如,我们发现当地农民没有品牌意识,挺好的香菇随随便便就被人以低廉的价格收走了,明年再去的话,我们就打算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他们进行产品包装,设计一下LOGO什么的。另外,听说当地预备发展旅游业,我们还能帮忙拍摄宣传片。”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辅导员黄晓燕老师则向某家出版社提出了一个新主意:“能不能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门出一本指导书?讲一些策划、安全之类的小贴士?”

  至于来年的实践地点,她也别有想法:“今年我们去的时候,当地电视台说一个月里前前后后已经有15支队伍来过了,所以我一直在反思,如今大学生去的社会实践的地方是不是过于集中?这会不会反而给农民生活造成困扰?明年出发前一定要挑个合适的地方。”

  

  编后:看了这些队员的下乡苦恼,记者觉得这是他们必定付出的成长代价。为什么你们做好事,农民要婉拒?你们认为这是“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那么你们下去前有没有想过:村庄里的人们到底需要什么?短短下乡10天,你就要办出一个农民事务所,解决农民困难,你能让农民信吗?农民每天要下田干农活的,社交机会少,你让他们像城市小资一样学化妆,学服饰搭配,当然令他们哭笑不得,你们根本没了解到农村的切实需要啊。

  让社会实践更务实更有服务性,否则你的热情永远不会有农民买账。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