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7版:每日新闻·读书
3  4  
PDF 版
· 老师不歇夏 暑假练功忙
· 我省选手获奖
· 高校第三批补报 今天进行
· 一只旅行箱难住父子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7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学费有着落 生活仍艰难
一只旅行箱难住父子俩
  本报讯 2006年“王老吉·学子情”助学活动自6月底正式启动以来,杭州慈善总会陆续接到了30多个报名咨询电话。截止目前,杭州地区已有4位考上本科但有经济困难的应届高三毕业生成为受惠对象,每人都将拿到5000元的助学资助。

  杭十中毕业的卢骏就是其中之一,他刚被台州学院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录取。从本报得知“王老吉”百万助学金活动后,家境贫困的两父子如同看见救命稻草,立刻拨通杭州慈善总会的报名咨询电话,并于近日得到了受助确认。

  虽然儿子第一年的学费有了着落,但父亲的脸上仍是抹不开愁云。

  父子相依二十载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这父子俩位于彩霞岭社区的家,父亲不在,只有小卢一个人。没有开灯的房间黑乎乎的,家具油漆斑驳,卧室里除了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电扇外,找不到其他家电,剩下的只有桌、椅和床,不大的屋子显得空落落的。

  “抱歉,我刚去菜场了。”没过多久,卢连根拎着一小块冬瓜、两只辣椒和两根茭白回来了,这就是父子俩一天的菜。不知是不是因为生活过于艰辛,未过六旬的老卢已是满头白发,他搓搓手告诉记者:“这房子是凭低保证租的公房,电视也是别人送的。因为单位改制,我待岗回家已经10多年了。这么多年来,我前后找过好多工作,管仓库、收车费……可用人单位一看见我的白发就嫌我年纪大,将我拒之门外。现在,每个月就靠我的500多块钱生活费过日子。要不是总遇上好心人,恐怕真撑不到现在。”

  父亲有病不敢医

  卢连根说起那些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就情绪激动。“小卢的小学数学老师朱虹不但送学习资料,而且会时不时塞零用钱给他;某鞋业公司的邵经理说是从网上查到了我们的情况,专门赶到小卢的学校找他,资助了三个学期的学费……”说起这些,老卢历历在目。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父子俩的生活仍得继续。除了靠好心人的帮忙,老卢自己也在努力:“为了多赚点生活费,我会去捡些空塑料瓶来卖。”正说着,他就像变戏法似地从屋里拖出两大箱瓶子。

  其实,老卢家里不光有塑料瓶,桌角还放着一溜药瓶。“嗨,都是一些十几年的老毛病了,这瓶是治胆结石的,那几样是治高血压、心脏病的,都挑最便宜的买。”

  老卢说得轻描淡写,“有时候到了晚上,胆囊这里确实会隐隐作痛,医生也一直要我开刀,但费用始终是问题,还是能拖就拖着吧。”

  儿子求学需要旅行箱

  “这是谁织的毛衣?”在由阳台改造而成的小卧室里,记者无意中瞥见了一件织了一半的毛衣,花样很漂亮,此刻正安静地搁在小床的枕头边。“这是我爸织的,我从小到大的毛衣都是他织的。”小卢轻声说。老卢拿起毛衣腼腆地笑笑:“照书上织的,想让儿子带着去上大学。”

  坐在家门口,老卢一边织毛衣,一边盘算着小卢上大学的行装。“他的鞋子快磨穿了,肯定得买新的,衣服也总要添两件,另外还得要个旅行箱。小卢从小就很懂事、很节俭,不会要我买这买那,就连他床上那只米老鼠玩具也是幼儿园时参加比赛的奖品。小时候带他去动物园玩,看到别的孩子在吃零食,他也坚决不让我买。不过,旅行箱是他的第一个愿望,再说去上大学总要有个带锁的箱子装东西,可是……”说着说着,老卢皱起了眉头,“据说一个箱子就要两百来块,而我一个月收入才五百多。”

  “我原来也攒过两百元钱,是想给自己买台电脑。倒不是因为羡慕同学能玩游戏,只想能查查学习资料。”一旁的小卢悄悄告诉记者,“后来家里经济紧张,我就拿给父亲用了。”

  老卢心疼地看了一眼儿子,除了小卢的行李,更让他头疼的还是儿子今后的生活费。他叹了口气说:“我们父子已经商量过了,我当然要继续努力找工作,要是到时候实在不行,只能五百块一人一半。”

  “我也会努力读书,争取拿到奖学金的。”小卢认真地说,父子相视而笑,意味深长。

  看来,对于这对父子来说,要完成四年的大学生活还需要更多的好心人来帮助。

  本报记者 沈蒙和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