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5版:每日新闻·瞭望
3  4  
PDF 版
· 夏令营“变味”忙赚钱
· 审计员连续接受宴请猝死酒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7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夏令营“变味”忙赚钱
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该管起来
  今年夏令营两个“变种”

  家在兰州的学生家长张冰洁最近在街头接到许多夏令营活动的宣传单,对于这些“包装”得五花八门的夏令营,张冰洁却不放心让自己才上5年级的孩子入营。

  张冰洁说:“我们小时候的夏令营,一般是学校或者团委等组织的,是暑期对优秀学生的奖励,从组织者的身份到组织能力都叫人放心。而现在这些夏令营的组织者虽然打出什么海外名校、国内名校的招牌,却很难叫人放心。”

  济南市青少年宫教师曹靖说,对于夏令营的设立,教育部门有严格的规定。开设夏令营的部门或单位要有一定的资质,并需要到教育部门备案。而一些社会机构、特别是商业机构为营利而开办的夏令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夏令营,只是借了夏令营一个名目而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兰州等地,今年夏令营“变味”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暑期班“变身”的夏令营占很大比例;二是旅行社借夏令营之名行组织商业性旅游之实的比例明显增加。

  夏令营管理进入真空地带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都有一些社会办学机构或旅行社把夏令营当成“摇钱树”,他们打着知名高校或企业的大旗,以育人、锻炼为名大肆敛财。家长稍微放松警惕,就可能遭遇“陷阱”,但这种纯营利性的所谓夏令营处于管理真空状态,定价、办学等关键环节都缺乏有效监管。

  兰州一家旅行社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旅行社要想以夏令营的名目开设一些旅行线路,实际上不需要任何手续,也没有相关部门对旅行社能否借夏令营的名义实际开设旅行线路进行资质审核。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教育部门管不了旅行社的事情,这一块的监管实际上是空白。”

  这位负责人说,在操作过程中打出夏令营的旗号,再弄出一些“体验”“锻炼”之类的名目,家长容易接受,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费标准。由于行的是旅行之实,旅行社的工作量并不会因此有所增加。

  “变身”夏令营钱味太浓

  记者了解到,一些商业性质机构参与组织夏令营,除了借壳旅游之外,还经常借用两种名目:一是托名校拉大旗。有的是在学校内租场地招生或者上课,有的则根本就是凭空捏造,借名校之名行赚钱之实。二是打出“贵族”招牌。打着“体验贵族生活”“打造领袖气质”等名目,抓住一些家长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生活梦想的心理或一些人夸富求贵的虚荣心,投其所好,大赚其钱。

  对此,西北师范大学教育专家彭德华认为,商业机构介入夏令营的组织无可厚非,但不能改变夏令营的本质。商业气息太浓的夏令营,对孩子的成长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所谓的“贵族夏令营”“未来领袖夏令营”,把夏令营活动变成一种消费的高端市场,让孩子住星级宾馆,吃宴会大餐,穿高档服装,过所谓的“贵族生活”,这不利于培养孩子艰苦奋斗、自食其力的人生信条,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产生负面影响。

  兰州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智俊则提醒家长注意一些“变身”夏令营中的法律“陷阱”。一些夏令营的主办机构并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一旦出现问题,家长除遭受经济损失外,还将面临艰难漫长的法律维权之路。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首席专家王来华说,对于目前夏令营市场的混乱状况,政府相关部门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以管理权限交叉为由互相扯皮。

  据新华社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