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很“娇气”吗
环球时报:这几天,欧美各国烈日当头,惹得许多当地人叫苦连天。一听天气预报,不过才30多摄氏度。西方人真的很娇气么?有时候似乎并不是这样,西方人并不忌讳那些特别“辛苦”的工作,然而,有时候西方人似乎真的很娇气:出门在外,一天没地方洗澡,就受不了;对自己周边的环境非常挑剔,稍有不满意,便有激烈的反应,等等。在体育场上,传统中国人的观念是鼓励“轻伤不下火线”,坚持比赛是意志力的表现,欧美同行却稍有小伤小病,就非养伤不可,生怕影响个人今后的运动生涯。所谓“娇气”与否,实际上暗含着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对个人重视程度的差异。西方社会自古便以个人为中心和出发点,近代西方思想家爱默生表示:“世界不算什么,人是一切。”当前,西方社会进一步发展,经济繁荣,对人的重视则更是达到了极致。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尊重,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不应该的误解和摩擦。
“租房时代”已经到来了么
市场报:从伦理意识和家庭结构来看,和国外不同,国人更倾向于代际合住的家庭模式。既然绝大部分人倾向于在这种家庭结构中生活,买房而不是租房就成了他们当然的选择。因为租房更适合“小家”模式而不适合“大家”模式,不管是从宜居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租房居住都是不合适的。
房市上的住房总量是固定的租房者多了,买房者少了,表面看来使房市的需求减小了。但实际上,租房者的增多必然引起租房市场的升温乃至火爆,这一方面可能引起租金上涨,另一方面必然导致更多的“有钱人”购房投资。结果是,房市的需求未必能够得到缓解,却使住房更多地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泡沫更加膨胀。
“100%违规”背后的恶性循环
解放日报:某省审计厅日前向公众实名披露了2005年度审计工作报告。该省文化厅等十多个被审计的部门,不同程度存在收入未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公款私存等问题,违规率高达100%。
经济学上有名的“劣币驱逐良币”理论复制到审计中来,也就是“审计逆效应”(违规现象越来越多)驱逐“审计正效应”(违规现象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审计后无反应”。这个意义上,如果违规得不到严肃处理,其实就是在撺掇大家一起来违规,进而在法不责众的心理暗示下间接形成可怕的“违规同盟”。
内地与香港大学不能简单比较
新京报:根据我在内地的中学、大学四十余年的经验和对香港大学有限的了解,无论是北大等名校与香港的港大、科大、中大是不可作简单类比的,也不仅反映在招生上。有些事是内地的大学不能做的,有的是想做而做不到的。内地与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教育制度不能不如此,如果将香港的大学搬到内地来,难道就能随心所欲?
比如说,内地的大学无不受到经费不足的困扰,北大等名校也不能例外。尽管这些大学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特别关照,但与世界名校或香港的大学相比,往往只是一个零头。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先用于济贫,而不能奖优,即使奖也不能太多。又比如,不少人赞扬香港大学教师的素质如何高,多少人有西方教育的背景,多少人是世界一流。但背后的事实是香港大学教师的世界一流工资———一般是内地同类教师的十倍以上。宁可放弃美国的教授职位,到香港当讲师的大有人在。所以两者是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