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照宇,国防部中校参谋,1972年11月出生,河北省景县人,硕士学历,曾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武官助理,于2005年12月被派往中东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执行维和任务。根据维和事务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杜照宇同志在国内外工作期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当地时间7月25日夜里,以军的炮火直接命中了黎巴嫩南部边镇希亚姆山上的联合国观察哨所,4名正在执行任务的各国军官不幸遇难。
在第二天的新闻里,人们才知道,遇难的4名观察员里,有一位来自中国,他就是照片上这个清瘦斯文的小伙子——杜照宇。
杜照宇走了,那无情的炮弹让他永远地离开了他最爱的工作岗位,离开了他最爱的妻子和不满2岁的孩子。
8月1日,杜照宇的遗体将被送上回家的飞机。
父母心中的骄傲
现年34岁的杜照宇出生于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杜战是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员,母亲赵茂华在山东省科学院从事财务工作,杜照宇还有个妹妹杜照宏,一家四口日子过得非常和睦。
杜照宇的父母一直住在济南,杜照宇有了孩子以后,已经退休的父母就去北京帮着照看孩子,已经有一两年没在家了。不过说起杜照宇,他父母的同事都知道这个儿子是老俩口的骄傲。
杜照宇从小就是个不用父母操心的孩子,学习刻苦,对人有礼貌,性格比较文静,是院里同事教育孩子的榜样。
杜战的同事王晓云说:“杜照宇是他父母的骄傲,尽管杜战不善言语,但是每次说起儿子,他都是一脸的自豪。”
既是杜战的同事又是邻居的高洪英说,记得2003年有一次,她出门碰见了杜照宇和他的父母亲从车站回家,杜战在前面推车,赵女士就在后面推车后座,杜照宇拎着大包小包,见人就笑。打过招呼后,杜战老两口笑着说:“儿子从国外回来了!”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自豪的感觉溢于言表。
白净文静的男子汉
杜照宇一直是个白净瘦小的孩子,有时和妹妹一起出门,甚至会被别人误认为他们是姐弟。小学的时候,瘦小的他体弱多病,但却从没请过一次病假,就算是感冒发烧,也坚持到学校上课,按时完成作业,而且很乐于帮助别人。
初中同学殷宁和杜照宇坐了三年的前后桌,在他眼里,杜照宇是个内向、好学、外表文弱而又内心好强的人。有一阵子,电影《少林寺》风靡一时,一帮男同学看了都迷上了拳击,下课了就凑在一块儿练习。有一次,殷宁在对打中不小心打破了照宇的鼻子,当时大家都没当回事,可谁知10多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杜照宇又谈起了这件事,原来那件事之后他又刻苦练了好几年的拳击,发誓一定要做胜者。“你看,别看他当年人瘦瘦小小的,还挺有男子汉气魄的。”殷宁这样评价杜照宇。
谈起杜照宇男子汉的一面,殷宁又想起了另一件往事。“那是一个课间吧,不知道谁打破了教室的玻璃,由于我平时比较皮,老师就认定是我干的。”殷宁说,他当时委屈极了,就在这时候,照宇勇敢地站了出来为他作证,“这是我没想到的,一个柔弱的白面书生却这么有正义感……”
高中就立志参军
在济南七中保存的资料里,杜照宇的高中学籍卡已经泛黄。“品行端正,遵守纪律,关心集体,学习成绩优秀……”是老师对他的一致评价。每门功课平均八九十分,是他学习用功的写照。
刚进高中时,杜照宇身体不好,个子只有1.65米,于是高一的班主任赵家振提醒他多锻炼身体。杜照宇很听话,从那以后他几乎每天坚持锻炼,毕业的时候身高长了近20厘米,身体也壮多了。
高中三年,杜照宇一直在重点班学习,而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是他做人一直比较低调,从来不张扬,更谈不上骄傲。他做人诚诚恳恳,做事踏踏实实,而这些正是一个优秀军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他高三的班主任隋宇为说,杜照宇各科成绩很均衡,尤其喜欢英语,也十分向往部队生活,高考报志愿时非常坚定地选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隋宇为清楚地记得,1990年,杜照宇高考考了526分,而当时的本科线为480分左右。因为军事院校提前录取,杜照宇成为班里最早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这一切,至今都还历历在目。
重情念旧让人温暖
杜照宇是个十分重情的人,毕业后还常常回学校探望教过他的几位老师。高一班主任赵家振老师只教了杜照宇一年时间,但杜照宇却从没忘记这位恩师。
赵老师说:“从1987年我教他那年开始,一直到2000年他调到北京工作之前,每年教师节他都会给我寄来贺卡,过年的时候也会登门拜年,让我们感到很温暖,真是个难得的好孩子啊!”
杜照宇对军校战友也是有情有意。从本科到研究生,许斌与杜照宇一起在军校学习生活了6年半,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有一年暑假,许斌到北京查找论文资料,办完事后离开学仅剩一周时间了。这是个让他两难的选择:回南方老家吧,路程远,呆不了多长时间就又得往学校返;如果直接回学校,那里又没有人。
于是,他犹豫着给杜照宇打了个电话。电话里,杜照宇当即把许斌请到了自己在济南的家中。
杜照宇的妻子李玲玲也是一名军人,两人的感情一直很好。中国驻印度使馆一位外交官曾和杜照宇共事过一段时间:“小杜平时戴个眼镜,面带微笑,言语不多,待人很和善。记得那时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他和夫人在一起散步,很呵护地陪在夫人身边,拉着夫人的手,步伐一致地往前走,看上去很甜蜜、幸福。”
在接到赴黎巴嫩的任务时,杜照宇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危险,而是妻子的负担:“当军人,到哪都一样。家里的事,就只有辛苦一下玲玲了。”
如今,杜照宇走了,家里还有个不到2岁的儿子。天真的小家伙还在家里蹦蹦跳跳,可能他早已习惯了父亲不在身边的日子。可他又怎知道,与父亲的一别已成永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