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9版:人文·艺术新闻
3  4  
PDF 版
· 国有艺术品流失再敲警钟
· 007“水上座驾”明日亮相
· 007新片摄影棚被大火烧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雨花台颂》争议中创国画拍卖新高
国有艺术品流失再敲警钟
  本报讯 饱受争议的傅抱石巨幅画作《雨花台颂》日前在北京拍出了4620万元的高价,再一次彰显了当今中国艺术市场相关法规不健全的问题,敲响了国有艺术品流失的警钟。

  《雨花台颂》创下4620万元新高

  7月29日10时35分,来自深圳恒久钻石公司总经理刘某微笑着从北京嘉信公司的拍卖会中退场。他刚刚以4200万元的价格击败另外两位竞买者,买走了著名画家傅抱石的《雨花台颂》(如右上图),加佣金4620万元的价格也创下了中国画单幅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

  《雨花台颂》长3.6米、宽2.4米,是目前所见傅抱石个人作品中最大的一幅。此前《雨花台颂》全国巡展来到南京的时候,傅抱石的儿子傅二石曾指出:此画应该是江苏省国画院藏品,现在竟然出现在市场上,可能涉及非法交易行为(本报7月4日D8版曾有报道)。此后,傅家、江苏国画院、被牵涉其中的大连图书馆以及拍卖公司等就此画拍卖的合法性进行了一系列商榷,但这幅画最后还是被摆上了拍卖台,并创下了天价纪录。

  拍卖公司称对拍品的质疑证据不足

  北京嘉信国际拍卖公司艺术总监齐建秋对这件事的解释是,傅二石的质疑并不足以成为否定委托人委托权的合法证据,另一方面,江苏国画院也未提供曾经收藏有该画作的相关记录或曾经有丢失同名作品的报案记载,因此不能证明江苏省国画院对《雨花台颂》具有所有权。

  而那位花了4620万元的深圳买家也表示知道关于此画来源的争议,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麻烦已有心理准备。

  “唉,有什么办法呢。”一位市场人士在拍卖结束后表示,“他们钻了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空子。”

  “拍品来历不明”是老大难

  所谓的“空子”,根据浙江建浩律师事务所律师孔东方的说法,主要是指傅二石和江苏国画院都无法提供对这幅画拥有所有权的足够证据。当年杭州也发生过美院某教授的册页出现在某拍卖会上后来引发官司的事情。这件官司后来也是因为证据不足和法律实践中的“保护善意取得”而不了了之。而根据市场人士的分析,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幅画很可能是上世纪那个管理混乱的年代,从江苏国画院流失的。

  另一个问题就是拍卖企业如何对待所谓“来路不明的拍品”。多数情况下,拍卖公司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常常会撤下有争议的拍品,像这幅《雨花台颂》,当年就曾出现在北京嘉德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上,后又被悄无声息地撤下。

  对待“来路不明的拍品”,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呼吁相关企业尽可能遵守职业操守,因为这在国际上也是个老大难问题,原因是因为国际上没有可行的法律或机构来有效地约束这一行为。

  国有艺术品流失值得警惕

  但所谓“空子”问题,却是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也能够避免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家除美术馆、博物馆之外,如某些楼堂会所,以及画院、出版社,均曾收藏有大量的近现代名家作品。在这些收藏单位中,其账目、保管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流失最为严重。近些年来在各拍卖会上相继出现的一些为国家单位收藏的书画作品,基本上反映了这种现状。

  更为可怕的是,当类似“流失艺术品上拍”事情曝光之后,相关单位却往往因为记录不全或怕担责任而拒绝配合,这就更助长了文物的“流失”。

  对此一个正面的例子是:钱松嵒1964年为人民大会堂所作并收藏的《丰沙途中》,1996年出现在上海一家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因为家属向江苏省和上海市相关部门反映,最后在京、沪、苏三省市的共同努力下侦破了此案。现在这幅画还收藏在人民大会堂。这是追查国家单位收藏艺术品流失的成功案例,其成功的经验是值得大家效仿的。

  本报记者 蒋梦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