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台湾当局主导的“经续会”闭幕,在广受关注的两岸经贸部分,台商投资大陆“突破40%上限”的议题被搁置。而这场以经济为内容的会议,也由于陈水扁的放话定调、“台联党”的要挟,散发出浓浓的政治气味。
为什么开放两岸经贸的议题会被封杀,陈水扁为何不给两岸经贸松绑?就这话题,央视卫星连线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李纪珠、赖士葆进行深入解读。
一个错误的期待
这次关于两岸经贸政策调整落空。为什么会这样?很明显,因为工商界有所期待,但这是一个错误的期待。因为“经续会”设定的决议方式,只要有一个人反对,就不能形成所谓的“共同决定”或是“共同意见”。只要不做成共同决定,就没有约束力,可以想象,“台联党”在那里,只要有一票反对,就不可能形成共识。所以说这是一个错误的期待。
两岸重要议题有两个。第一,台商去大陆投资的40%上限要不要松绑。第二,直航的问题,要不要让所有的包机都扩大,过去的包机只是专案,以后希望周末也开放包机,这两个是重点,但被否决了。其它500个、5000个共识都归零,因为那些项目行政部门本来就可以做,这个会完全可以不要开。
泛蓝阵营拒绝参加
这次“经续会”从政治上解读很有意思。一般外界解读这是苏贞昌上台的“起声炮”,或叫“上台阶”。
苏贞昌原先希望各政党来背书,但是国民党不参加,亲民党也不参加,参加的人具备国民党党籍的话,是以学者身份参与的,到后来“台联党”也退出了。
“经续会”一开始是政党不背书,洋洋洒洒列了516项议题,那没有太大的意义。那些本来有共识的、行政部门就可以去做,不需要开这个会。
台湾媒体评论“经续会”是除了无聊还是无聊。吕秀莲也说“经续会”是原地踏步。在没有一个政党背书的情况下,这只不过是一场秀罢了。
陈水扁拉“独”派搅局
陈水扁在“经续会”的演讲稿里,原来打算讲“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可他临时改了稿子,改成“台湾优先”。这凸显几个含义。
第一,陈水扁跟苏贞昌的着眼点不一样。苏贞昌看的是2008年,台湾民意希望两岸更多一点开放,为了2008年的竞选,苏必须要抓住中间选民。陈水扁看的是怎么样能够留在位子上,他首先要拉拢“独”派,不要因为贪腐案件而被罢免。2008年如果下台之后,他怎样抓住深绿这一块,来保住他下台之后不被批斗。
陈水扁的两岸政策,是不能够开放。所以他一直在讲,要回到“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可是他又很不愿意让人觉得他是完全跟李登辉、“台联党”站在一起的,所以他在现场又做了一些稍微的修饰,叫“台湾优先”。
苏贞昌要表面敷衍一下陈水扁,因为陈水扁可以一夜之间把他的权力拿掉,可以把他换掉。这也是苏贞昌为什么到现在为止,还在被“积极管理”牵着鼻子走。
“台联党”退出为出风头
“台联党”在最后一天退出了会议,“台联党”人士表示,如果当局推动开放两岸经贸政策,他们不排除长期抗争。
“台联党”只是想找一个表演的舞台,帮他抓住深绿这一部分人。为什么等到最后一天、两岸组的决定出来之后他才宣布退出,因为在那之前,他们知道两岸是最大的冲突点,他不断表态,借这个机会凸显他的两岸政策,然后去抓住深绿这部分人。年底的竞选,或是“倒阁”成功的话,很快就可能面临改选的情况,他们能够抓住他们的基本板块,抢到几席“立委”或是年底的北、高市长选举,这是他的着力点。
“经续会”开了也白开
这次开了好几个月的“经续会”,最初制订的目标是要解决台湾长期性、结构性、有争议的经济问题。
这个会开不开对台湾经济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坦白讲,这些咨询意见是当局各自主管机关平常就要邀请产、官、学界来开会的。所以这个会议开不开,都不会影响到台湾未来经济政策的走向、未来政策的调整。
经济问题是台湾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而开放两岸经贸也是大家共同的期待,但非常遗憾的是,召开了数月的“经续会”并没有交出民众满意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