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1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酷暑天,让我看看民工兄弟的饭碗
· 民工邓元臣两天来的饮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记者携手浙江工业大学暑期实践团调研民工饮食营养状况
酷暑天,让我看看民工兄弟的饭碗
  本报讯 “尽管靠我们几个人还不行,但是我们还是会去做。有人做总比没人做要好。”昨天,王嘉文对本报记者说。7月29日一天,包括他在内的浙江工业大学“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实践团5位成员在两位老师——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分团委副书记陈皓、食品专业博士张建友的带领和指导下,走进了杭州的民工工地和宿舍,将目光对准了民工的饭碗,与他们共吃一餐——学生们从这一餐“吃”出了人生的另一种滋味,也“吃”出了大学生特有的理想气息。

  中午11点半,正是午饭时分,杭州环城东路和老浙大横路交叉口的广厦水岸城花园工地,5名队员走进了这个有着400多名工人的工地。这天中午,工地的食堂里准备了红烧大肉、青辣炒鸡块、黄瓜炒肉丝、千张肉卷等菜,民工们正三五成群地走进食堂。

  打好饭菜,队员们自然地坐到了民工的身边聊起了天。林燕和周赛静坐到了一位24岁的小伙子的身边。这个小伙子刚喝了瓶啤酒,他告诉两位女同学,中午喝啤酒纯属为了解渴,从来没有想过营养的问题。吃完饭林燕略有所思地对记者说,从来没有走进过工地的食堂,从来没有和民工们在一张桌子上吃过饭。“这餐饭让我知道了他们生活的不易。很庆幸我今天来了,我觉得大部分民工确实需要食品卫生、营养方面的知识,能把我们的所学传授给民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吃完午饭,社会实践小分队的队员走进了民工宿舍了解情况。宿舍里,有的人已午睡,有的人正在聊天。队员们将印有食品安全知识的手册和宣传单发给民工们。杨志秋和来自山东泰安的邓元臣聊起了天,在征求他的同意后,队员们决定晚上跟随邓元臣回到他的宿舍,看看他和另外16位泰安老乡的生活。

  晚上6点多,杭州文晖路101号一楼,这是一个临街的、未装修过的商铺,里面住了10多位来自泰安的民工,晚上,他们一般都会聚在一起吃饭。在等饭菜的过程中,王嘉文向本报记者说了开头那段话。

  晚上7点,饭菜来了,队员们和10多个民工围在一起吃晚饭,这餐吃得很简单——炒四季豆、黑木耳炒芹菜、米饭,但正是这一餐,让这些还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学子看到了另一种人生,也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理想进行了重新思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