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秋:
足以激发起我的社会服务意识
民工们的生活环境还比较差,而且他们没有能力和条件去搞卫生,万一出现食品卫生方面的问题的话,就是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个人的事情。一旦发生这种问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作这次社会实践的动机之一。
就我们这次活动来说,动机比较好,做得不是很完美——因为自己的力量有限。一个团队,几天时间,要做出好的效果实在非常难。所以我们在向民工们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的时候说,“我们向你们宣传,你们以后跟别的工友说说。”我们要教给他们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识,让他们今后去主动关注这方面的知识。
这次实践活动可以说是一次偶然行为,但足以激发起我的社会责任感。我亲眼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生存处境差别,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感到有责任帮助他们缩小这种差别。
林燕:
心里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吃晚饭的时候,看到一位40多岁的民工脸上的皱纹,我突然想起自己50多岁的父亲还不如他有沧桑感。或许,真的是岁月和风霜在他脸上刻下了痕迹。
现在一些大学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困惑,我想如果他们有了这样的社会实践体验就会感觉到自己遇到的这些困惑简直小得不能再小。把自己的生活与民工们的生活进行对比后,我心里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自己跑出来作社会实践,父母心痛得不得了;那么民工的父母呢?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走出自己的家乡。
面对民工,自己所能做的是向他们宣传一些食品专业知识。
曹仙雅:
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关心
邓元臣说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当包工头,我感觉到,其实很多民工都是因为没钱上学才出来打工的,他们自己并不想这样,还是想读书的。
以前对他们的感觉是:不注意卫生,吃东西很随便。有了这次具体的感性接触后,我才认识到这种感觉是多么可笑;如果有可能,我今后会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前段时间一些大学生煮绿豆汤给民工喝这样的行为。
周赛静:
尽到自己最绵薄的一份力量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位40多岁的老伯谈到自己孩子时脸上的幸福表情。民工这个称谓在这个时刻并不适合他,更准确地说,他是个父亲。许多民工很真诚,很淳朴。
换位思考,如果自己处在民工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我能承受住那份生活压力吗?我感觉到在残酷的生活面前,自己的生存力量比民工们差许多。民工兄弟并不是不愿意改变生活,而是无力改变,这需要社会的帮助。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只能尽到自己最绵薄的一份力量。
身为一个志愿者、大学生,我觉得自己的力量很渺小。如果可以,我认为应该组织更多的人,比如说一个小区的居民,去接近民工,了解他们,帮助他们。
王嘉文:
和他们说普通话不说杭州话
他们的生活比我想像得更加艰辛。他们总有干不动的一天,难道让他们世世代代做苦力?
以前自己吃饭是无肉不欢,基本上是两荤两素,还经常倒掉点。看了他们的生活真的发现自己已经很幸福了。我们吃父母的用父母的,还大手大脚,确实应该感到羞愧。
社会对处于艰难生存状况的群体多多少少带有一点歧视的态度,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的不理解、不交流;如果能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看事情、想问题,这种偏见就会少许多。
就我个人来说,今后我会在以下一些细节上:路上看到民工不躲开;车上碰到民工不故意避开;和民工有摩擦的时候不要总认为他们是错的;和他们说普通话不说杭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