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祝荣生
你见过盐票吗?就在1990年时,杭州还印过盐票。
昨天,杭州的俞先生给记者打来一个电话:“我有老底子的香烟票、肥皂票、肉票和盐票,你要不要看看?”
“盐票?烧菜用盐的盐票?”“对,我有,我拿过来给你看。”
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常在用的七票八票,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多少还有点印象:粮票、油票、酒票、肉票、糖票、豆制品票、禽蛋票、香烟票、肥皂票以及单位配给的自行车票、缝纫机票……“凭票供应”是当时商品紧缺的最大特征。
至于“盐票”,似乎已没了印象。记者看到俞先生拿来的盐票后,的确感到惊讶。这张票上印着“盐,1990,6月,杭州市居民”字样,并盖有杭州市第二商业局的公章。
记者问了好几位50岁以上的同事、熟人,他们都说买盐不用票,尽管有时盐供应紧张,盐的质量较差,但用盐量毕竟少,买盐时店里一般不收盐票的。
据市贸易局副食品处原处长黄耀泉介绍,1990年是杭州市印发各种票证的最后一年,当时确实发过“盐票”,当初是因为社会上误传盐供应紧张,农民一麻袋一麻袋地买盐,为此,市里特意印了“盐票”对付哄抢,实际用盐票的时间并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