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4版:新知·留学
3  4  
PDF 版
· 韩国小子儒学游
· 留英拒签 曲线“救读”
· 出国前把好“牙口”关
· 牛津博士的“艺术天堂”
· 世界名校 杭甬周末开专场
· 落榜生留学 因人而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牛津博士的“艺术天堂”
  ★★★★★星星榜

  曹意强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新美术》主编。早年学画,1977年考入原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兼攻美术史,199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在经过全国范围内激烈角逐后,他以出色的学术资历和优秀的外语写作能力被唯一录取为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生,并获取牛津大学连续三年全额奖学金,师从哈斯克尔、贡布里希和巴克森德尔三位艺术史泰斗学习西方美术史。1995年4月,他获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6月即带着大量外文文献,携妻带女,重返母校中国美术学院任教至今。

  10多年时,曹意强教授负笈英伦,到牛津大学求学。他记得约翰拉斯金所说的一句话:“伟大的民族以三种手稿撰写自己的传记:行为之书、言词之书和艺术之书。我们只有阅读了其中的两部书,才能理解它们中的任何一部;但在这三部书中,唯一值得信赖的便是最后一部书。”于是他当时留学有个美好的理想,那就是“在中国国内将艺术史学科建设成为一门受人尊敬的学科,一门可以与西方同行平等交流的人文学科,由此成为推动浙江省和中国的艺术文化事业良性发展的动力之一。”,如今在他所任教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他很高兴地看到,当年的留学理想正渐渐变成现实。

  以中华思维 研究西方美学

  在英国牛津,虽然他攻读博士的3年,学校给了他全额奖学金,但他还是饱尝了求学的艰辛,他太渴望汲取西洋的美术精华,将来能“洋为中用”。1994年11月,他向学校提交了十余万字的英文博士论文《艺术史的途径》,对西方美术史的起因与发展,作了精辟入里的分析和阐述。他论文中富于创见的思想和精美绝伦的英语文体深深打动了以牛津大学瓦尔堡研究院院长贡布里希爵士为代表的答辩委员会的众多评委。其中一位艺术史家给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他的知识远远超过了我所知道的大多数欧美艺术史家在这些方面的能力。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论文和思想显示了对于欧洲方面的恰当分析和批评的态度。他具有独立的观点,这部分归功于他的聪明才智,部分地归功于他自己的中国文化背景。”

  当时,很少有人能理解曹意强拿到博士学位时立即回国的举动。有很多西方学者和机构希望他能留在英国为西方美术史研究长期服务。贡布里希爵士曾在一封给中国美术学院领导的信中写道:“……他那广博的艺术知识和对于英语的完美精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对他的非凡品性和天资评价很高……对于他的离别,我深感不舍。”而1995年8月,曹意强的导师哈斯克尔教授给当时的中国一国家领导人的一封信中说:“我初次在牛津大学见到曹意强时,他便向我解释他是如何渴望学成归国,以便能将他在国外所学的精华传给自己祖国的学生。他所获得的学位是牛津大学研究生可以获得的最高荣誉。据我所知,这是牛津大学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中国学者在这一文科领域获得这个荣誉……”

  洋为中用 为梦想回国

  1995年,他拒绝了很多诱惑,毅然回国,在母校中国美术学院投身于国内艺术史学科的建设。他身上留下的是牛津大学扎实的学术作风自律,这使他从不在思想的道路上迎合时尚,随波逐流,更是杜绝各种浮夸不实的学术泡沫,他和诸多同仁一道,坚持将艺术史最为纯正的传统和遗产转化于汉语语境。他密切关注中国艺术史学科建设,致力于艺术与思想、图像与历史、艺术与国际交流的关系研究,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了,人们突然发现,国内的艺术史研究有了相当的起步和发展。

  他曾担任第30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分会主席,最近在国外主持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罗伯特马瑟韦尔的展览,博得学术界的好评。他的头衔里还有国际权威英文学刊《艺术史》的国际顾问、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高级研究员、宾西法尼亚大学访问教授、密西根大学高级研究员、克拉克艺术研究院首任院士和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顾问等职。

  如今,中国美术学院以美术史论系为中心的艺术史研究一直居于国内强势地位,今年中国美院的美术学研究被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为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曹意强高兴地看到梦想正在成真。

  本报通讯员 杨振宇 本报记者 王慧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