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6版:人文·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坚守住学理底线,娱乐化解读历史又何妨?
· 放戏霸一马
· 复活吧折腾吧抢钱吧
· 原生态流行之喜忧
· 泼皮式炒作挑战你的智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8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坚守住学理底线,娱乐化解读历史又何妨?
  正当学者易中天的《品三国》在全国成为炙手可热的书时,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葛红兵突然在博客炮轰易中天“歪品”三国,说他把严肃的事情变得娱乐化、庸俗化甚至粗俗化,最后喊出“易中天可以休矣”。同时,网友们分别成立“易粉”和“葛粉”两大阵营,相互“摇旗呐喊”,甚至引发“中国历史能否在娱乐或庸俗名义下解读”的网络论争。

  为什么要娱乐化解读历史?娱乐化解读历史需要坚持什么原则?其实,我们只要把这两个问题弄明白了,那么“中国历史能否在娱乐或庸俗名义下解读”这一大家争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来看看,为什么要娱乐化解读历史?也就是说,有没有必要把读史这一严肃的事情变得娱乐化?

  以往,历史知识大都以“照本宣科”的形式来灌输,我说你听,居高临下。这种装深沉、摆架子的灌输模式,不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显得过于死板,将原本丰富生动、故事性极强的历史知识变得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公众对这样的模式产生逆反心理,传播的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这告诉我们:仅靠死记硬背的灌输,并不能让公众学习到真正的历史知识,触摸到历史的灵魂。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娱乐化解读历史应运而生,易中天无疑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好的口才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诠释得淋漓尽致,让公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忘情地在历史的海洋中畅游并收获知识。公众发现: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品”。娱乐化解读历史的魅力恰恰在此,它让公众在品味情境、咀嚼故事中有所悟、有所得。诚如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所说,“趣说”、“妙说”都是不错的传播手段。毕竟好看、有共鸣,才会有人乐意去读、去品。

  不难看出,娱乐化解读历史是形势的需要,而且现在这种方式得到公众的认同,散发着蓬勃生机,具有极好的传播效果。反过来说,他的勃兴恰恰反衬出以往那种灌输模式不合公众口味。既然如此,那么这种备受公众青睐的娱乐化解读历史模式现在为何却引起了争议呢?

  其实,引起争议的问题关键并不在于是否娱乐化,而在于是否庸俗化甚至粗俗化。也就是说,这种解读方式是否突破了历史知识研究本身的底线,即娱乐化解读历史是否坚守学理依据。倘若在不尊重学理依据的基础上去“戏说”历史,那么就走上了被“葛粉”所诟病的庸俗化道路。通俗化和庸俗化之间,虽然仅一字之差,却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方式:前者是坚守学理依据的基础上娱乐化;后者恰恰相反,是不讲学理依据的瞎编乱造。我们提倡的娱乐化解读历史正是前者,它要求所解读的必须是准确的历史,是基于正确的历史观的历史。正如人们所担忧的那样,如果不是准确的历史,不是基于正确历史观的历史,那么学习这样的历史不仅不能使人聪明,相反还可能会使后人重蹈前人的覆辙,甚至可能犯下更大的错误!

  由此看来,娱乐化解读历史并没有什么不妥,关键在于是否坚守学理依据。只要坚守学理依据,那么让公众“知识并娱乐着”接受历史是值得赞赏的一种方式。毕竟,把严肃的事情变得娱乐化没有错,而把严肃的事情变得庸俗化甚至粗俗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