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掘到“第一桶金”
虽说很少人了解陈丽华,但说起地处长安街黄金地段、毗邻天安门广场的长安俱乐部,在北京可谓妇孺皆知,那是陈丽华20世纪90年代初自香港转战内地投资的第一个地产项目,总投资4.5亿元。现如今,在京城,长安俱乐部仍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1941年出生的陈丽华幼年因家境贫寒,读到高中便被迫辍学。生计所累,陈丽华做起了家具修理生意,由于她颇具生意头脑、待人热诚讲信用,生意一直红红火火,很快就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厂。
而她起家的“第一桶金”还是在香港掘到的。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她移居香港,用从事家具生意赚得的钱在比利华购置了12栋别墅,低价买进高价出手,几个回合下来,陈丽华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创业资本。于是她开始向港岛外拓展投资。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陈丽华又杀回了北京,她笃信自己的事业应该在内地再上层楼。正因为她的明智,当港岛诸多地产商痛苦地发现自己的财富被上世纪90年代那场金融风暴卷走近一半或一半以上时,陈丽华却几乎毫发无损。因为早在回归京城那年,陈丽华静悄悄地实现了从香港的战略转移,在澳洲以及东南亚诸国遍设分公司,热热闹闹地进行地产投资。说起往事,陈丽华并不认为是自己的什么先知先觉,她说做生意要有眼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朋友是最大的无形资产
勤奋努力、事必躬亲的陈丽华充分发挥了她潜在的商业才能,及时把握市场经济动向做出正确决策,逐渐形成了富华集团独特的经营风格。经过近20年的打拼,富华集团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猛,陈丽华利用手中积累的财富,开始了多元化的投资实战,以房地产业为主,兼及高级会所、高档公寓、物业管理、酒店管理,并介入旅游、商贸、网络信息、航空服务领域,锋头强劲。在澳洲以及东南亚等地设有分公司,国内在大连、深圳、秦皇岛等城市也有投资,但主要投资趋向于北京。
继长安俱乐部之后,陈丽华在王府井周边陆续拿到了一系列令人艳羡的黄金地段,几年时间里先后投资5亿元兴建了丽苑公寓,总投资20亿元建设了利山大厦,在东部边缘集团建造了56万平方米的富华园小区。值得玩味的是,10多年来,陈丽华接揽的地产项目个顶个都是寸土寸金的金贵地段,个中玄机谁人能参破?
陈丽华淡淡地一笑,“都是靠朋友帮忙。很多人都问我经商的诀窍,我说很简单——诚实、信用第一,真心实意地交朋友。”陈丽华说:“我不可缺少的是信誉和朋友。信誉是精华,最大的财富是人,朋友是最大的无形资产。”
其实陈丽华交的朋友中并非全是达官显贵,有很多普普通通的百姓也成了她的朋友。2000年她筹建东城区金宝街市政改造和危改工程时,亲自到拆迁户家中,不嫌人家屋小屋脏,坐在那儿跟人家聊天,了解情况,和不少拆迁户都交上了朋友。
名副其实的“紫檀大王”
陈丽华是满族人,她的童年在颐和园度过。小时候,家里有一对满清皇族祖上传下的、民间罕见的紫檀大柜,那细密浮动的纹理,滑腻如少女皮肤的质感都给陈丽华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此她与紫檀结下不解之缘。
从香港回到北京后,陈丽华把许多时间和精力倾注在紫檀家具的收藏之中。不仅收藏,她还重金请名匠制作紫檀家具,为此她专门注册了富华家具有限公司。紫檀名贵难求世人皆知,陈丽华曾八进缅甸金三角等地采买紫檀,每吨价钱十几万元。陈丽华对制作工艺要求也极严,每件器物皆为手工制作,一件大型家具往往需要十几名工匠花费七八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1990年,陈丽华向亚运会捐赠了一扇紫檀屏风,请了王世襄、朱加晋等故宫的四位国家级的研究员鉴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丽华说:“见面后我把手伸出去跟他们握手,他们连看也
不看我,谁都不同我握手。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我敢拿出我的紫檀作品,也是我的胆量。怎么连手都不同我握,让我面子上很难看。等到他们看了我的作品,我听见他们说了一句:真是藏龙卧虎啊——当时我的眼泪都要下来了。后来他们说‘你真了不起,明天到宫里来,我们提供一些图纸让你仿做。’”故宫的大门从没有这样对一个女性开放:专家们不仅拿出了“故宫太和殿金銮宝座”、故宫角楼等诸多珍品的图纸,还带来了故宫的工程师,指导帮助陈丽华的工匠们,制作仿故宫1∶1比例的紫檀精品。
1999年国庆前夕,陈丽华耗资2亿元建造的中国紫檀博物馆在京城正东落成,坐北朝南、一式的明清风格、恢弘气派。这里除了有她收藏的300余件明清家具外,其他2000余件都是20多年来在她自己的工厂生产出来的珍稀紫檀精品。海内外无数社会名流、商贾巨子参观时情愿出高价收买,然而,她从未卖过一件。陈丽华不改初衷:“我从来就没想卖过。我要留给子孙、留给民间、留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