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没有给深爱着的女儿留下任何一句话;他走了,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他走了,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永远倒在了抗台一线!但是,在这30多个小时里,他和他的同事们,拼命工作,为苍南马站人民打通了一条通往生命希望的路……
8月11日下午5时45分,48岁的苍南公路段马站镇油路站职工陈再新,因为连续工作疲劳过度,在抢修水毁道路的现场,从2米高的铲车上掉落,再也没有醒来。
少了我,人手更不够
8月10日下午3点多,风越刮越大,夹杂着雨点,横扫着78省道,所有的一切预示着台风即将来临。
“我们要对水沟和涵洞进行最后一轮检修。一旦这些地方被堵塞,整个马站镇都将淹没在水中,这关系到10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希望大家一定要仔细、认真!”马站油路站长郑月兰嘱咐完后,回头对已经工作了一上午的陈再新说:“你太累了,别干了,到站里好好休息一下。”
“不行。油路站一共才7个人,现在少了我一个,人手更不够,我和你们一起去,要赶在台风前检修好所有的水沟和涵洞。”一贯不善言辞的陈再新这次说了很多。
背起铁锹、拿上锄头,大家全体出发。陈再新走在了前面,他对同事说:“我在路上工作20多年了,经历了不少台风,有经验。你们跟着我。”
下午5点左右,风雨很大,打在检修人员脸上,生疼,人开始被风吹得站不稳。“赶紧回去,估计台风要来了。”凭自己对台风的经验,陈再新让大家赶紧撤回油路站。
台风登陆时,陈再新和同事们拿着工具躲在卫生间,他们要随时待命,在风雨中抢修道路。他们明白,在危难时刻,一条畅通的道路,就是一根生命线。
前面危险,我先去探路
8月10日傍晚5时25分,台风在马站镇登陆,17级大风使不少人受伤。不久,马站镇书记林森森就拨通了郑月兰的电话:“78省道是将伤员外送的唯一通道。现在路面上到处是泥石和树枝,还有一些电线杆横在了马路上。风雨变小后,希望你们能尽快清理道路。”
凌晨2时,风雨稍微小了点,油路站的同志决定立即开着铲车前往抢险。车开了200米后,发现积水太深,瓦片像叶子一样还在空中乱飞。
“站长,开不出了,前方很危险。”所有同志又退了回去。
等到凌晨4点,陈再新有些急了,再不去清理道路,如果有重伤员就运不出去了。“路上肯定有很多树枝,还有一些电线杆也倒了,你们女同志跟在后面,我先探路。”陈再新开着铲车出发了。
在狂风暴雨中,一铲铲的泥土、一棵棵的树木、一根根电线杆……一米又一米,一段又一段的道路被疏通了。
到第二天,7个工作人员疏通了32公里的道路。
剪树枝,一头倒下
前天傍晚5时多,大家一路走一路巡视道路险情。“哎呀,这树枝挂得有点低,一定要把它砍下来,否则会砸到车子的。”郑月兰的叫声引起了陈再新的注意,他再次自告奋勇前去修剪。
连续30多个小时的工作,陈再新已经非常疲劳了。他努力从2米多高的铲车副驾驶室里探出身子,准备修剪树枝时,突然一头栽了下去。陈再新躺倒在地,头紧挨着铲车后轮,无声无息。
“老陈,老陈。”大家抱起陈再新用力摇晃,但陈再新紧闭双眼。无论同事怎么叫,他们的这个平时并不多话却极其肯干的同事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那一刻,大家哭成一团。
打通的路,救了100多人
昨天晚上7时,记者找到郑月兰时,郑月兰的眼睛依然哭得红肿。她哽咽地说:“30个小时里,陈再新只是啃了两个面包,吃了一罐八宝粥。他太累了……”
郑月兰说,陈再新非常朴实,平时脏活累活抢着干。每逢过年过节,他总是照顾女同志和新同志先回家,自己则留在离家60多公里的油路站一个人值班。他的女儿放假会赶过来看看他,还帮爸爸干点活。
陈再新走了,他和同事们疏通的那条道路,使100多位受伤的群众顺利通过,得到了及时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