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1版:每日新闻·财富
3  4  
PDF 版
· 侦破经济犯罪,神探在行动
· 下周,16座名山临安论剑
· 精品水果,市民抢着买
· 照相机?摄像头!
· 上个月,买家电请家政贵了
· 今年买散装月饼要多掏钱
· 中国移动用户 又有新享受
· 国际银价上涨 银饰影响不大
· 冒充“电信员工” 上门推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8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侦破经济犯罪,神探在行动
我省经侦部门十年追回经济损失83亿元
  ■本报通讯员 王晖 本报记者 罗凰凤报道

  

  本报讯 8月初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检察院的一起公诉案件,让一个曾经挑起无数人加盟热情的发财泡沫终告破灭。一手创造这个“财富传奇”的主角是“联球公司”,董事长是一个澳大利亚籍华人,公司总部设在宁波,整个犯罪过程堪称复杂和“完美”。这是我省日益增多的高智商经济犯罪的一个缩影。

  随着浙江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省经济犯罪数量日益上升,犯罪手段也日益狡诈。十年来,我省公安经侦部门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3.7万起,追回经济损失83亿元。

  致富捷径原是变相传销

  他们曾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财富偶像”;他们推出的快速致富的“捷径”曾令很多人趋之若鹜。

  2004年4月至8月期间,“联球公司”总经理刘智萍、“市场第一人”毛国海等人,通过发展金卡会员,建立网络专卖店的方式(公司称之为A计划),一下子网罗1000余人,共计销售额达到280余万元。

  2005年4月11日,“联球公司”几位骨干又在山东枣庄、河南平顶山、四川成都等地设立了加盟店,以新成立的“丹碧蔻公司”或“联球公司”名义发放授权证书,冲着其中“消费返利”的诱惑,全国22个省市733家加盟店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虽然掩饰得近乎“完美”,但逐渐暴露出来的漏洞并没能逃过群众的眼睛和重重法网——经过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协调、指导,宁波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海曙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近4个月的缜密侦查后,这个经营模式的幕后图谋逐渐清晰——其核心就是通过变相传销的形式发展下线,进行非法经营。据调查,各加盟店累计报单近200万单,非法经营额约12.41亿元。

  2006年8月2日,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被移送宁波市海曙检察院审查起诉。至此,这起群众反响强烈、涉案金额巨大、涉案人员众多、涉及22个省市的特大非法经济案成功告破。

  事实上,这些仅仅是经济犯罪的冰山一角。

  侦查经济犯罪要斗智斗勇

  “近年来,经济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陈晓明,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总队长,一位有着多年侦查经验的老公安说,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经济犯罪主要有走私和合同诈骗两种,而现在,光罪名就有90多个,涉及到各个领域,比如保险、合同、信用卡、凭证、虚开增值税发票等。

  不同于一般犯罪,经济犯罪有很大的隐蔽性,罪犯往往智商比较高,头上带着各种“光环”,社会关系相对复杂,涉案金额比较巨大,加上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因素,无形中增加了取证、追赃难度。尤其在浙江这个市场大省,各种经济贸易活动频繁,侦查经济犯罪更是难上加难。

  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总队就是在这时应运而生的,它成立于1996年8月,到前天正满十年。“这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陈晓明回忆说,最初,往往是被动办案,而现在的思路是提高进攻能力,主动出击。“现在是情报为王,要把犯罪扼杀在萌芽状态。”据介绍,从1997年起,全省经侦部门在行政执法机关建立“公安驻行政执法机关联络室”,目前1000多家机构中有2000多名联络员,充当着“眼线”的角色。同时,他们的办案方法也更专业化和规范化。

  83亿元损失被追回

  收获是沉甸甸的。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总队十年来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3.7万起,追回经济损失83亿元,其中有价税合计63亿元的金华税案,宁波吴彪违法放贷、挪用资金、贪污、行贿案等大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经济犯罪大案,并相继开展打击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假币犯罪、骗取出口退税犯罪等几十项专项打击行动。尤其是近年来,全省经侦情报信息工作、人均追逃数连续数年名列全国第一。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