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你辖区某社区(村)发现不明原因发热病人20多人……,首例病人病前曾去过泰国……请组织现场处理小组携带相应物资和器械立即到指定地点(下沙开发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行政楼) 集合。”昨天10:05,杭州江干区卫生局收到“紧急疫情”报告,半小时后,该区由局领导、疾控流调、现场检验、现场消杀等组成的小分队迅速赶到集合地点,比规定时间提早了51分钟。
而此前一个小时,下城、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等8个城区和临安、桐庐、建德、淳安、富阳5个县(市)有关部门也陆续收到“警报”。——原来这是杭州市卫生局组织的2006年全市范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共有200多人参加,报告的传染病种是不常见的登革热。
练就应对突发事件本领
为何选择登革热,因为环境变了,病毒种类变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有可能再度吃紧。防控人员必须练就从容对付全市各个角落可能出现的突如其来的新或老的传染病的袭击。
在应急现场,我们看到突击人员普遍年轻化,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江干区小分队带足了调查表、消杀药品和采样器械;富阳小分队的每位成员除了准备15件可以应付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个人必备物品外,还多带了手提电脑和无线上网卡,防备“出事地点”环境和通讯设备恶劣。
突击演习有30个程序
这次演练全面、层次深和难度高,“不打招呼”、“突然袭击”。考核的重点是疫情性质的判断,制定预防与控制的针对性措施,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个人防护是否到位,流调报告是否及时、全面,措施是否得力、周到;化验人员采样是否正确、规范,是否按三级防护进行;消杀人员个人防护、消杀药品配制、消毒顺序、范围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共计有三个大部分30个处理程序。
接受媒体采访也是一关
在流行病调查现场,笔者看到,小分队必须要经过五道难关,一道关只有10分钟的处理时间,而且是环环相扣,一环判断失误,就可能“全军覆没”。全部顺利过关的疾控小分队还要接受“媒体”的采访。这是今年演练新增加的内容。在“记者”的种种“发难”下,“发言人”把疾控部门要做哪些事,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市民如何配合等要点都能简要地点到。虽然在摄影机镜头里,这些“发言人”有些措手不及,但都能很快理顺思路,讲到要点上。这一幕幕画面如同真的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一样。
最后,市卫生局组织的专家组综合评分,在疫情报告、应急反应能力、现场处理水平和卫生局报告考核等四项综合演练中,下城区总分获第一名,桐庐县和临安市分获二、三名。所有区、县(市)总分都合格。
本报通讯员 施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