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上有不明飞行物!”晚上7点光景,白堤上,几个小孩惊呼道。只见,茫茫夜空中,几个或远或近的“飞行物”闪着点点光芒,若隐若现。“哈哈,那只是我的三角风筝而已。”不远处,一位大伯边收线,边打趣。
今年62岁的陆右授有着7年的放风筝经历,是个风筝“老行家”,也是萧山国际机场风筝协会的一员。据他说,空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大风筝就是他的“杰作”。“它叫‘大三角’,面积4平方米,最特别的要数它身上的七彩灯。”说起宝贝,陆大伯声音高了八度。这只“大三角”风筝可是陆右授按照南京买来的实物自行改造的。
早在去年,陆右授就发现有人在放飞“夜风筝”,风筝上挂的是警灯,用的是4节5号大电池,虽也能在空中闪亮,但由于太重了,风筝不容易放飞。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别出心裁地用二极管将风筝点缀了起来,这样风筝重量大大减轻。之后,陆右授又发现5号电池电量不够用,就将手机电板充当电池。“这样可以亮一个半小时呢,又省钱,可谓一举两得。”他自豪地指着夜空中发光的风筝说:“108盏七彩灯多美,我这个风筝愉悦了自己,又愉悦了游客,应该算个‘亮灯工程’啊!”
说到风筝装备,陆右授拿出长约30米的五彩“风洞”。“它是用民用降落伞布制成的,拖在风筝后面可以保持平稳,因为有转轴,所以放上天空变成‘五彩万花筒’。”陆右授认真地讲解道。但最让他骄傲的还是放串鸢的时候,当10余条‘鲤鱼’、150多只‘蝴蝶’飞上天空,陆右授说别提当时自己有多满足。
风筝占据了陆右授的业余时间,更治好了缠绕他多年的顽疾。“7年前,我患有颈椎炎症,每年的医药费都要花一万多。自从放起风筝,每天仰望天空,竟意外地治好了顽疾,真算是意外的收获。”说起放风筝的好处,陆右授感慨良多。
现在,每天早上和傍晚,一壶茶、一只纸鸢,就是陆右授的写意生活。他说,和朋友们在一起谈论风筝他觉得轻松,觉得其乐无穷。如今,在陆右授和朋友们的影响下,许多围观的‘熟客’也加入放风筝一族,成为白堤上的一道流动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