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纪刚 本报记者 王磊
8月7日起,杭州湖墅路南向北车道半幅施工,正对电车线网的那个车道正好被围进了施工护栏里。151路、159路、290路电车在经过这一路段时,都不得不采用同一种姿势——车子小心翼翼地贴着围栏行驶,电车辫子以30度甚至更小的角度斜拉着,车子稍有偏离,辫子就掉下来。
昨天下午,记者坐上了一辆K151路电车,仅湖墅路环城北路至哑巴弄段,掉辫次数就多达5次,其中20米长的一段路竟连续4次掉辫。
昨天,杭州有关部门经过紧急协商,决定临时调整151路、95路公交车走向。
车速只有10公里/小时
昨天16时,K151路车从环城北路转入湖墅路。记者明显感到车速变慢,车子紧贴着蓝色围栏缓慢行驶。
司机郑春香一边打着方向盘,一边紧盯着车右前后视镜,后视镜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倾斜得厉害的电车辫子。这种开车的感觉,就像在走钢丝。坐车的感觉,就像高速公路上堵车,车子一脚刹车一脚电门地前行着。
“辫子已经拉到极限了,所以车子必须紧贴围栏,稍微出来一点,辫子肯定要掉,”郑春香说,“而且只能慢慢开,现在的车速是10公里/小时,要是开到15公里/小时,辫子也要掉。”施工前,电车在这段路上的车速是35~40公里/小时。
10分钟后,半道红车站附近,车内突然响起鸣叫声。郑春香叹了口气:“辫子掉了。”赶紧下车,拉过辫子后,她又跨过矮围栏,努力把辫子重新搭到线网上。“还好这里是矮围栏,如果是高围栏,就跨不过去了,我要绕一圈路,跑到施工工地上去搭辫子。”
回到车上时,郑春香说,现在一趟车开下来,平均要掉3次辫子。
20米路掉了4次辫子
进入湖墅路潮王路至文一路段,围栏不再是笔直的,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弧度。“这个地方,一不小心,辫子就要脱出。”郑春香把车开得更慢,也更小心。可一会儿,又听到了鸣叫声。
搭好辫子,车子刚起动,鸣叫声又响起。如此反复再三。短短20米路,辫子连续掉了4次。
最后一次鸣叫声响起时,车厢内有乘客轻声发出了“啊”,坐在第一排的一位女士对记者说:“现在我每天上班都迟到。我们都理解电车的难处,所以没有抱怨。但是有关部门真的应该想想办法了。”
连续跑上跑下4趟,司机郑春香满头大汗,“我都不敢再开了”。
等车子终于重新上路时,车后已排队跟着4辆电车。
据记者了解,现在三路电车平均每天要掉辫子五六十次。
16点47分,记者在哑巴弄站下了车,从湖墅路环城北路口至哑巴弄站,用了47分钟。
明起151路绕行莫干山路
昨天下午,有关部门召开紧急协调会,决定从8月16日起,调整151路电车、95路的走向。
151路:双向调整为拱北小区始发,循原线至大关路,改经莫干山路、文晖路、湖墅路后循原线至城站火车站。撤销哑巴弄、卖鱼桥、仓基新村、米市巷、沈塘桥(莫干山路)双向停靠站。增设大关桥西、董家新村、余杭塘上、打索桥、石灰桥、沈塘桥(湖墅路)双向停靠站。
95路:双向调整为城站火车站始发,循原线至体育场路,改经武林路、湖墅路、哑巴弄、和睦路、大关路、莫干山路、育苗路至花园岗街。撤销武林门、密渡桥路口、沈塘桥(莫干山路)、石灰桥、打索桥、余杭塘上、董家新村双向停靠站。增设武林小广场、半道红、沈塘桥(湖墅路)、米市巷(湖墅路)、仓基新村(湖墅路)、卖鱼桥(湖墅路)、哑巴弄(湖墅路)、大关桥双向西停靠站。
有关部门表示,将降低隔离围栏的高度,尽可能保证电车顺利通行。同时,本报也提醒施工单位,不要把施工牌随意放在围栏外的车道上。
有关部门做出了分流151路的决定。但暂时调整到莫干山路上的这一段151路走向,仅仅是湖墅路大关路至文晖路段。151路、159路、290路3条电车线,仍然需要在湖墅路文晖路至体育场路段的围栏边小心行驶。也就是说,在这些路段,掉辫子仍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