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2版:每日新闻·亲历
3  4  
PDF 版
· 出发,走向神秘海防
· 八旬老太 万元助学
· 水喝醉了 倒地不起
· 姐妹让学
· 钻进树藤 汽车避暑
· 以真换假 安慰老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8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探秘边防警营”昨日启动,古炮台、高射机枪都很吸引人
出发,走向神秘海防
  ■本报通讯员 陈勇 古云龙

  本报记者 郭闻 陈进红

  

  本报讯 昨天,带着好奇的心情,带着对海防的热情,报名参加本报与浙江边防总队组织的“探秘边防警营”活动的10位读者走进了边防警营、哨所、海警艇。队伍分成了南北两路,北线沿着宁波、舟山一线参观海防遗迹、边防哨所,南线沿温州海岸线登上海警艇、走进边防派出所。

  兴奋得四点钟起床

  从接到通知那一刻,队员们的心情就激动不已。在去往宁波的途中,读者们七嘴八舌地表达着自己的兴奋。其中两位女读者说:“昨天晚上几乎一夜未眠,凌晨四点钟天蒙蒙亮就起来了,七点不到就等在报社门口了。”

  当省边防总队十佳边防卫士、宁波边检站镇海分站监护中队中队长倪鑫刚坐上车,读者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提问了。浙江电子科技大学的付老师问:“你们边防战士抓到的间谍,是不是像电影中的那样插着氧气管,游到你们边防要地偷窃情报?”倪鑫听了哈哈大笑:“我们的实际工作和你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并不相同,边防的主要职责是防范外来侵略,对外国船只进行监管,维护国家主权。”

  探寻古代海防遗址

  坐在镇海边检站里,就能看到镇海古城墙,安远古炮台遗址矗立在镇海招宝山上,这座建于清光绪13年的炮台现在仍残留着当年的古质拱门、炮洞和三座钢炮。安远炮台与南岸金鸡山平远炮台相对,扼守着甬江的江风码头。它曾经的辉煌早已暗淡在古炮筒的锈迹斑斑之中。

  随后,在倪鑫带领下,读者们参观了边防监控室。看似静止的画面需要边防战士高度注视每个细节,每个镜头的变化,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这令读者非常感慨。

  摸一把高射机枪

  “海警是不是就同美国的海岸警卫队差不多?”“你们出海执行任务危险吗?”“机舱的温度这么高、噪声这么响,你们怎么工作的呢?”连珠炮似的提问让浙江海警一支队33022艇的官兵们应答不暇。

  爬上海警艇,触摸到真实的枪支,模拟把着舵,大家的好奇心一下释放了出来,询问着一切与边防有关的问题。

  看到艇上的高射机枪,大学生严鑫伟拽着省农科院的刘超纲小声讨论:“看,这么粗的枪口!能打下飞机吧?”十佳边防卫士、枪帆班长孙远床听到对话,笑着说:“当然能!这种机枪的威力非常大。但是它更重要的是起到威慑作用,预防犯罪是海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听说可以爬上高射机枪座亲身感受,队员们兴奋不已。装弹、上膛、瞄准……边听讲解边操作,每一道步骤都完成得有模有样。

  孙远床在艇上待了11年,被官兵称为海警艇上的“枪帆专家”,不但精通枪械,抛缆抛锚、跳帮等等危险工作都十分拿手,这手过硬的本领让他曾经荣立了两次三等功。

  随后,队员们走下甲板,参观了船底的机舱。职业是司机的顾英皇对四台大马力的发动机饶有兴趣,十分专业地询问着发动机的功率、舰艇的最高节速……夏日甲板上的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而工作状态下机舱里的温度则要达到七十摄氏度,再加上震耳欲聋的机器噪音,操作环境十分艰苦。一位女读者刚下机舱,待了不到两分钟,就受不了又回到了甲板上。

  副政委说,在海警艇上,每一种工作每一个兵,几乎都有着职业病。枪帆兵的腰椎通常不太好,因为经常要使出全身力气抛钢缆,机电兵的听力受损,因为噪音太大……

  傍晚6时,随着有着独特“语言”的电铃声,33022海警艇降下了国旗,大家不由自主地随着海警艇全体官兵一齐肃立,目视着国旗缓缓降落。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