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2版:财富·焦点
3  4  
PDF 版
· 走近杭州城里的破烂王
· 从一根鸭毛 到一件羽绒衣
· 饮料瓶,能换来多少财富?
· 一块布角料的价格之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8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块布角料的价格之变
  ■本报通讯员 施雯 本报记者 鲍亚飞

  

  本报讯 从布料边角回收、分拣、出售到裁剪制衣,一群人依靠这些一块块的边角料而生存。这类拾荒者也越聚越多,并形成了规模和行业。

  任芹今年43岁,浙江淳安人,在杭州皋亭坝一带租住了七八年。“原先是在一家小工厂打工,一月也就八九百元收入。”2003年,她很偶然地联系到了本市一家小型服装厂,并最终以每年6000元的价格买断了这个厂所有的边角料,她告诉记者。从那个时候开始,盼布、挑布、卖布成了她生活的所有。

  “一车棉布往往有几百公斤,各种布料都有,挑着挑着,一头就栽在布堆里睡着了。”任女士说,苦归苦,盼来了碎布,分拣好后就能卖钱,这是最让任芹快乐的。记者了解到,一般情况下,一车碎布能挑出白棉布(目前所有碎布中最值钱的一种)100公斤左右,现在每公斤的价格是2.6~2.8元,而且这个价已经维持了两个月。“今年4月份时最高能卖3.6元/公斤。”

  尽管很辛苦,她还是很知足,她说和刚到杭州时租一间10平方米农舍的日子相比,现在的生活已经是天堂了。“光我一个人卖布就能养活一家人。”任大姐指了指身边上初中的儿子,笑着告诉记者:“生意再难做,除去房租、人工、水电费用,一年两万元的收益还是可以保证的”。

  远比任芹要早,第一批“碎布拾荒”者10年前就已经到杭州王婆庄,开始并没有几个人,现在已经超过200户在做碎布生意。以前只要给服装厂打扫卫生就能换得成百上千公斤的碎布料,现在却需要花数万元甚至是数十万元才能签下固定收购协议。

  在王婆庄一带回收布料边角料的生意人基本都来自江苏,像这样的外来人口,村子里一共有200多户。他们以家庭为单位,与杭州各地的服装厂牵头,根据厂家的规模,每年以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的价格一次性包下该服装厂的加工边角料,包括残次品,然后把布角料按棉布、化纤、丝绸分类。“一车布分拣打包后能卖1500元~2000元,以5车/月计算,一月的毛收入近1万元。”任芹说,王婆庄里大户的效益都已经无法和几年前比了。“价格可高了,五六年前的碎布利润大概是现在的四五倍。”也正是那个时候,几乎每一个碎布收购人都购买了小车,更有人在杭州买了大套房子。

  对这条经济链来说,碎布收购经营者、运输人员、专门的碎布加工厂,甚至也包括棉纱的生产商,这些人都傍碎布而生;对于杭州王婆庄而言,出租房的价格高了、菜场变大了,甚至是幼儿园的收费也提高了——碎布条带动了当地发展,也是浙江这个纺织大省节约利用资源的一个典型案例。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