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金华记者 李冠男
本报讯 相信还有许多人记得,今夏,本报联合《丽水日报》、丽水市关工委寻访2006高考贫困生的特殊之旅。记得那个瘦小的姑娘徐金霞,每天挑砖赚钱攒学费;记得虽面临困境但依旧乐观朝气的严海明;记得抱着父亲的遗像泪流满面的林群瑜……自本报于7月21日、23日刊登《徘徊在大学门前——寻访丽水高考特困生》系列报道后,爱心涌自四面八方,温暖着这些生活困苦却坚韧的孩子们,也感动着参与其中的我们每一个人。
昨天,丽水高考特困生受资助仪式在丽水市政府举行,仪式现场,共有5批70余名学生接受资助款。另据丽水市关工委统计,加上百余名未参加捐赠仪式的受资助学生,此次共有170余名高考贫困生受到结对资助,资助金额达300多万元。
5批学子接受资助
上午10点,丽水骄阳高悬,热气蒸腾。市政府4楼的会议室里,70余名学生代表早早地就到了。
云和的王仁春是第一批接受资助的60名学生之一。昨天,他和几个同学起了个大早坐车从家里赶到市区。“仪式开始前,大家都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但心里总像有什么东西在撞着。”王仁春说,因为知道自己要亲手接过资助他上大学的资助款,他心里有点紧张,又有些激动,“很难形容”。和王仁春一样,另有59名学生获得由浙江金龙房产集团《金龙爱心助学基金》资助的捐助款,助学基金每年出资20万元,每人3000元。
严海明、徐金霞及另外3名学生受到杭州萧山一家企业老总的结对资助,每人每年12000元;另有16名学生受到杭州的一位应先生的资助,每人6000元;临安一家企业老总出资资助14名学生,每人7000元;诸暨的兆山新星集团资助了5名学生,每人1万元,集团以后还将每年增加5名资助对象。
贫困生再助贫困生
“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大红色的录取通知书上,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和我一样,内心翻滚着喜悦的浪花。但是,筹集高额学费的愁苦却将这种喜悦占领。我们就像断了翅的鸟,想飞得高却力不从心。”
“当得知社会上有那么多的好心人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似乎又看到了那片自由翱翔的天空。是他们,给了我们一双翅膀,助我们去飞翔。”
被推荐为受资助学生代表发言的严海明,在轻声说出“谢谢”时,已有泪花噙在双眼。他说,这20多天,他像做了一个梦,梦里不仅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还勾起了更多的梦想。“北大的‘默罕助学金’是由一个贫困女生建立的,它已经资助了37名贫困生,她是我们的榜样。有那么一天,我相信,我们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学生,把社会的这份关爱、这份责任感传递下去。”
而就在前天,严海明已将自己获得的资助金的一部分5000元转助给了另一名学生——与他素不相识,但家境相似、同样优秀的云和县学生,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