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视点
3  4  
PDF 版
· 杭州建大项目前须考古
· 甬台温铁路邂逅南北朝古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8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甬台温铁路邂逅南北朝古墓
“保文物还是赶工期”难题在理性中破解
■本报记者盛伟 叶晖 文图
  

  这是一场尴尬的“邂逅”——一边是轰隆作响的挖掘机赶工期开山建设铁路,一边是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的南北朝古墓群。眼看挖掘机的钢爪已距古墓群二三米时,保护文物心切的考古人员及时与当地政府沟通,当地政府与铁路指挥部通力合作,大家深明大义,最终工程改变施工规划,抢救性发掘了文物,避免了文物的损失,尴尬化为无形。

  日前,发生在甬台温铁路三门段的一场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的冲突被理性化解。

  

  挖掘机差3米挖到古墓

  规划中的甬台温铁路三门火车站并不在三门县城内。乘坐朋友的摩托车从城区出发,20分钟之后记者才来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三门火车站。甬台温铁路三门段指挥部的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三门火车站距离县城6公里。

  建设工地被一层黄土弥漫着,一辆辆工程车在工地上来回穿梭,工人们在烈日下搬运土石方,灰尘和着汗水已经遮盖了他们的面孔和衣服,远远看去,宛如一个个移动的土人。

  热火朝天的工地位于一座光秃秃的山包下,远远望去,可见山包上低头挖掘的人。山包以前也是郁郁葱葱,山上的树木不久前被工程队彻底清除,山包在不久的将来即将被夷为平地,成为火车站广场。这座山就是埋藏着南北朝文物的山包,而山上忙碌的正是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和一些挖掘工人。

  走过弥漫着黄沙的工地,我们爬上了这座土层厚得几乎看不到石头的山包。一个个古砖砌的坟墓呈规则平行状排列在山包上。坟墓深约2米,古砖相互咬合得很密实,没有出现断裂的现象,考古专家拿着工具小心地挖掘着。

  山包的中段有一个已经发掘完好的古墓,陕西考古队的李先生正蹲在墓坑里拿着铲子仔细地铲着一个绿色的瓷瓶,他曾经参与过兵马俑的挖掘,这次是受浙江考古研究所邀请来到三门协助挖掘。老李脚边的瓷瓶看上去非常光滑,瓶身几乎没有破损,瓶身上端有个雕刻得很精细的鸡头。老李边挖掘边告诉记者:“这个壶叫鸡首壶,是古人盛水盛酒的容器,没想到在这里挖出了这么好的东西,这都是些宝贝啊。”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孟国平是主持发掘该古墓群的负责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考古队在该山包上发现13座古墓,古墓里的金银玉器已经被宋朝的盗墓者挖走,但大部分瓷器保存完好,目前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

  然而在古墓下方三米处,记者却看到了挖掘机钢爪挖掘过的痕迹,显然,挖掘机的这一掘差一点损毁了古文物。“当时我们正在山上挖掘文物,施工队的挖掘机就开过来了。考古队的有关领导马上出来制止,施工人员坚持要进掘。考古队立即与铁路建设指挥部联系,请求改变施工规划,指挥部得知情况后马上通知施工队暂停了挖掘,古文物得以幸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挖掘者回忆起当初的“冲突”记忆犹新。

  

  一纸协定理性化解两难

  南北朝文物暂时免受灭顶之灾,但是甬台温铁路是浙江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工期拖延不得,保文物还是赶工期?文保部门和施工单位遇到了两难。

  然而一纸协定将这一两难尴尬化为无形。经过双方审慎协商,文保部门和施工单位签订了暂时停工协议,双方协定,考古队必须在两个月内初步完成现场挖掘、考古的任务。

  设立在三门县城的铁路指挥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取得今天这个好结果的全过程:考古队认定山包上有南北朝文物后,双方就开始协商,因为甬台温铁路是省里的重点工程,为了不使工程延期,双方协定,考古队必须在两个月内初步完成现场挖掘、考古的任务,从目前考古进度上来看,没有影响到工程进度。

  这名工作人员对这次取得双赢结果非常满意:“工程进度是不能耽搁的,这对于每个工程施工者都有压力,但是我们深知文物是不可复制的财富,思想迅速认识到位,我们要求凡是有文物的地方都与考古队共同维护起来,没有文物的地方加紧施工,等文物全部挖出后再施工,争取进度上的平衡。”

  “配合考古队的发掘,只要考古队在工程施工中发现文物,我们就在不延误工期的基础上临时改变施工规划,我们随时准备协助文物部门完成考古工作,确保工程进度与文物保护双赢。” 这名工作人员用一句话点明了指挥部的态度。

  

  期待建设与文保双赢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孟国平对浙江的文物分布情况颇为熟悉:“浙江在南北朝时期是富庶之地,我们已经发掘了很多这样的古墓,可以武断地说,每一个大型的建设项目,都会碰到文物保护的问题,此前这种冲突也不少。”

  “文物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发掘出的文物上可以考证一段历史,文物是不可以再生和复制的财富已经形成共识。但遗憾的是,保护文物还没有成为共识。”孟国平口气中略有忧虑。

  “作为一个文物保护工作者,我只希望施工方能按照《文物保护法》来尽可能地保护文物,最好是在规划时请文物部门沿途考古,这样,我们的文物损失一定会大大减少,工程也会如期完成,这是一个有利双方的双赢牵手。”孟国平语气充满期待。

  在我们采访的现场,无论是建设者还是考古专家,都有着共同的感慨: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有冲突是正常的,文物是不可复制的国宝财富,建设更是我们时代前行的动力,考古与建设应追求双赢。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