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兰州、西宁7天的走访,有政府官员,有浙商,有刚去的大学生,综合各方面的印象,记者得出了三点思考:
大学生要耐得住寂寞
西部是块投资创业的热土,但它的‘磁性’还有待充分释放。据青海省招商引资促进会秘书长杨黎娟说,大学生对到西部发展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西部毕竟地处边远,条件艰苦,相对于沿海地区工资收入低;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竞争的环境也越趋激烈,像早期一些浙商看准时机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机会也相对减少,所以浙江大学毕业生来西部要放低身段,调整好就业心态;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
据介绍,青海等西部地区的当地人考上外地大学一般都会留在沿海地区或中东部大城市;当地毕业的大学生有选择到浙商企业工作的,但不少人干了一二年后抽身而去。杨黎娟强调,希望有志来西部的浙江大学毕业生能像当年艰苦创业的浙商那样立志建设西部,把西部建设与实现自身理想与价值结合起来。
学习嫁接浙商精神
目前,每年浙江有大批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由于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大
部分毕业生选择在家门口就业,一些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也不惜放弃自己的所学专业,选择在沿海大城市从事非专业工作,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为什么家乡大学生不学学我们浙江商人,走出浙江,到外面去闯一闯呢?”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单敏政感叹。
跨出一步也许会发现更宽广的空间。杨黎娟说,西部现在的条件比当年浙商创业初期要好得多,家乡学子应该把眼界放得更宽、步伐迈得更远。
西行浙商的5阶段
据青海省招商引资会会长、青海温州商会会长温端稿介绍,浙江人来到青海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最早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支边青年,部分人后来留下来发展开创了事业;第二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浙江小商人来这里做小生意,如摆地摊、钉皮鞋,这些人艰苦地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九十年代一批素质相对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的浙商来到西北投资;2000年后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一些实力雄厚的的浙江集团、财团应声而来。浙商在西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过程。到了21世纪,期待一批高学历的浙江人到西宁完成浙商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