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向往有个好的工作条件,有个好的生活保障,这是没问题的。我们现在都有子女,我的女儿也在上大学,我们做家长的也希望她有好的工作条件、好的生活保障。所以我认为,号召青年学生到西部去,光有号召是不行的,还是要有一些具体的鼓励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2005年在校大学生达到2300万人,去年公布的总就业率是73%左右,如果按照每年400万的毕业生,一年就有1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待业,这是一个很大的人才资源浪费。我学经济出身,现在对人才资源的配置是以市场配置为主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人才物才能积极地发挥最大化作用。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国家要和谐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我们还是要有一些政策的导向,这个政策的导向就是我们政府对人才资源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我想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对西部的市场需求要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到底缺哪些人,去干什么呢?缺教育、卫生的,还是缺工民建的?这些人才的需求要有一个总体认识;
第二,有了人才需求,怎么去?政府能不能实行轮习制,两年到三年,下去以后,户口和人事关系都留在东部,这样学生就敢下去了。
第三,从事教育和医疗的,这些学生的工资由政府支付,最关键的,是政府要疏通一些渠道,每年要公开招聘,与就业部门定期联系和发布信息,这方面政府也要做一些工作。我们既要解决敢于西行也要解决愿意西行的问题。如果从国家的政策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将会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到西部去,有更多的大学生愿意西行。
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是需要考虑的:第一,要使大学生明确,到西部去不是一辈子,要有任期服务的概念,这个非常重要。第二,吃苦不是我们让大学生到西部去的目的,他们的知识和技术要能发挥作用,所以政府应该给到西部的大学生创造比较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第三,一定要有一些激励的政策,青海省哪些需要医疗、教育、农业技术推广、互联网、信息工程等等,这些需要的专业,政府要设立一些奖学金,学生高考的时候可以设立奖学金,你申报这个专业,政府就给你资助,政府给你奖学金,你毕业以后到西部工作,服务期满后可以转到其他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