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爱心不必比较,但可以累加,累加来自民间的温柔,累加普通人对普通人的搀扶。“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歌声,虽然稚嫩,但18名参加爱心助学夏令营的孩子们都在很努力地唱。昨晚,杭州吴山广场,由本报和钱江浪花艺术团共同主办的爱心捐助晚会在这里拉开序幕。
在爱心捐助义演晚会现场,热心人士纷纷与寒门学子签订助学协议,他们将资助这些孩子读完小学或初中。郑雨霞等三位女生还与两位爱心人士结对直至大学毕业。打进本报捐助热线因故不能到现场的爱心人士,将通过传真继续与孩子们签订结对协议。
浙江歌舞剧院、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浙江越剧团三家文艺单位,昨晚为晚会提供了精彩的节目和最好的舞台设置,严圣民、王一山、杜竹松、张亚莉、廖琪英、戴滨淳等省内文艺界知名演员都献演了精彩的节目,作为对所有关心寒门学子的热心人士的答谢。
89岁老人:
攒下50支笔送孩子们
50支笔,五颜六色铺开长长一排,都是不同的牌子。项乃秋老人说,这是她平时攒的,孙子孙女不用了,扔掉废笔芯,装新的进去,孩子们又能用了。
晚会19点半开始,项乃秋老人17点就到了现场。没有吃晚饭,仅仅带一包饼干和一杯家里灌的水。包里最占地方的是这些笔,和她攒下捐给孩子的梳子、毛巾等生活用品。
老人89岁了,讲话漏风含糊,但她不介意一遍遍重复自己的来意,“我快90了,眼睛不好使,不能再织些东西给孩子,但我还能省点钱捐给严聪。”2000年,老人只有每月400元的退休金,省吃俭用捐助了一位上不起学的小学生;2003年,老人花了一年的时间,在新年来临之前织了86双手套送给孤儿;2004年11月,老人织了87顶帽子送给孤儿。
严聪是她从钱报报道中选中的寒门学子,与老太太的一段抗战记忆有关。65年前,她在衢州电讯局工作,日寇敌机天天轰炸,一枚燃烟弹就在电讯局旁边落下。当时严聪的爷爷才9岁,共同经历过一场浩劫。所以她觉得,孩子应该牢记那个时代,并与他结下对子,亲手将300元钱交给严聪。
过路行人:
尽力帮别人一把
陈小姐翻了一堆资料后,最终选择了一个正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她说,偶然路过看到这里在举行爱心捐助活动,“感觉还是蛮正规的,一直也有这种打算,就趁这个机会找个孩子结对子。”陈小姐说,她年收入大概在三四万元,不算多,但是想尽自己的努力帮别人一把。
和不少人捐助协议一签就是好几年不同,陈小姐很谨慎地在合同上只签了一年。她说,她看到过不少负面的例子,比如捐了以后才发现当初的材料都是虚假的,孩子并不贫困,或是对方索求无度,让捐助者不堪其累。“我想先捐一年试试看,合适的话就继续。”
一位姓沈的男士一个人签了两份捐助协议,且都是资助对方到大学毕业,唯一的要求是希望孩子考上二本以上的大学。他一直回避记者采访,被捐助的孩子杨晓丽说:“叔叔就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别的不要多想。但我觉得压力好大,不知道能不能达到他的要求。”
爱心妈妈:
为孩子增添一份爱
昨天来到捐助现场的不少爱心人士都带来了自己的孩子。俞女士以女儿的名义捐助了一名父母下岗的四年级女生,她的女儿站在俞女士的身旁默默看着妈妈签下自己的名字。俞女士说,她希望两个小女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并表示,对方如果真的困难,他们家愿意负担全部费用,供她到初中毕业。
来自金华永康、现在在杭州打工的李女士,带着自己4周岁的孩子来到捐助现场。在仔细地阅读了协议书上的内容之后,她决定捐助一名来自丽水缙云的10周岁男孩。她说缙云离她的家乡比较近,这个孩子年纪也不大,他的坚强对自己的孩子也有教育作用。“捐助的钱并不算多,但对那些孩子也许会有帮助。”
义演明星:
现场解囊献爱心
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团长魏真柏,昨天来到爱心捐助晚会现场。他不仅带着刚获世界魔术大赛一等奖的戴滨淳表演获奖节目“牌技”,还亲自披挂上阵表演相声。
从台上下来,还一头的汗,魏真柏往捐助箱里投了五百元。他说:“这只是我的一点心意。浙江有四千万人,一人捐五百,滴水汇成海。虽然我愿意帮助孩子,但我不愿意他们暴露在聚光灯下,如果能设立个爱心基金会可能会更有帮助。”
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邱昱摸着叶群晓的头,把五百元钱塞在孩子手里。听不清她们在说什么,叶群晓只是用力点头。
本报记者 王玲瑛 张瑜 实习生 朱玮 邢人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