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读书
3  4  
PDF 版
· 又是一年“僧多粥少”
· 大学英语角 等待您牵头
· 家乡的土壤是个什么样
· 假期给骨干教师上上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8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民工子弟入学忙 扩班租房搬礼堂
又是一年“僧多粥少”
  ■本报记者 沈蒙和

  

  本报讯 虽说杭州小学新生报名已在6月底陆续结束,但眼开开学在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报名却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尤其是一些民工子弟学校,校长们这两天一边接待着纷至沓来的家长,一边费劲心思为扩班找场地。

  礼堂当作教室用

  “这个暑假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报名,而且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是意识到新学期要到了才来替孩子报名的。所以离开学的日子越近来的人越多。”昨天上午,杭州下城区明珠教育集团学校校长范琪告诉记者。据了解,该校今年预计招12个班,早已爆满,但这似乎并未挡住家长们的脚步。10天前,范校长曾向记者表示打算扩招6个班,然而昨天再度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的扩班计划已经达到了7个。

  范琪坦率地说:“去年我校小学一年级一共招了15个班,今年新生报名人数与去年相比有增无减,不过现在聘请老师相对容易些,最大的问题还是场地,估计要靠租房来解决。但我相信,这肯定能在开学前解决,明后两天我校就预备给新生们发录取通知了。”

  当范校长为租房而奔波的时候,杭州江干区天成学校校长孙宝瑞则忙着开发校园内部空间:黎明校区的礼堂被一分为二,隔出一间房子当教室;再将另一个校区的图书室搬进礼堂,用图书室充当教室。“原计划招生270人,现在符合入学条件的超过400人了,又没有空余的教室,我们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扩出两个班。”孙校长解释说。

  困难家庭优先考虑

  与此同时,有困难的家庭也得到了特别的照顾。虽然早过了报名时间,但天成学校水湘校区前不久还是一下收了3名新生。“这3个孩子是三胞胎,父亲是开出租车的,2003年就来杭工作了,家里确实困难,所以哪怕一下要收3个,我校还是收下了。”孙校长说。

  而插班生的问题也同样令校长们头疼。“今年到我们这儿来的插班生估计有上百人,空余的班额却几乎没有。”范琪透露,“所以我们现在只能按最困难、最先报名、住得最近等原则解决个别学生的入学,其他真的解决不了,只能让他们明年再来。”

  孙宝瑞校长对此表示赞同:“插班生是很难解决,我现在也只能等开学,看到有一个空额就解决一个。”

  尽管如此,拱墅、西湖等城区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还是保证:“凡是小学一年级新生,只要符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就读的暂行管理办法(试行)》里的报名条件,我们一定会给予解决。”

  至于不符合相关条件的小学新生,西湖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陈为民则向记者表示:“我们只要有能力也会尽力,但毕竟单是符合条件的新生已经相当多了,加上校舍等资源有限,若实在解决不了,我们也只能婉言谢绝了。”

  教育资源赶不上生源增长

  即使学校招生人数年年增加,新校年年建成,最终却仍有相当数量的孩子被拒绝,没有机会坐在城市的教室里。今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仍较为紧张,以杭州天成教育集团新塘校区为例,95个招生名额,符合报名条件的就有258人,比例达到2.7∶1。

  几年来杭州市外来务工者子女入学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已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28.6%。而在今年杭城小学新生招生中,常住人口报名数是1.45万人,外来人口子女登记数为1.26万人,这两者之和超过2.7万人。按照杭州市区教育资源配置,一年的新生容量为2万名,最高峰时期也只有2.3万名,义务教育资源远远赶不上外来生源的快速增加。加上今年是“世纪宝宝”的入学高峰,本地孩子加上外地孩子,教育资源更显紧缺。“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得不再度延续。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