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吴山重摆老庙会”消息和“庙会市井文化”征集令一出,把吴山管理处忙的,“就像天天上演综艺大观”,有登门现场表演的、有挑着货郎担上山的、有要求使用馄饨担的、有邮寄作品的,更别提打爆了的电话和超载的邮箱……
办公室主任陈忠良告诉记者,应征手工艺、戏曲、中药、小吃的民间高手应有尽有,而且来自全国各地。呵!国庆长假的庙会一定热闹又精彩。
姥姥的姥姥的嫁妆
想到吴山上来秀秀
老人脚踏在老式织布机的踏板上,手上的梭不停穿梭着,“老土布”一寸一寸地织出来。58岁的郑小花老人是浙江磐安人,她希望能够在吴山庙会上亲自演示老织布机。
郑小花的女儿郑芬兰告诉记者,她家有一架老式织布机。“这是我姥姥的姥姥的嫁妆啊!有150多年的历史啦!”
“老土布都是用棉花纺出来的,冬暖夏凉。”郑芬兰说,“以前,平民只能穿无花样的平布。只有地主才穿提花的布衣。”
提花的布衣有72道工序,主要的工序有24道。具体有:轧花——弹棉花——纺线——打线——……——织布了机——修布。
“如果时间、场地许可,我们会全部展示。这些工序基本上就是黄道婆创造的织布工序。”
郑芬兰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很激动,迫切希望能够在吴山庙会上展示他们的“老土布”。“织布的手工艺今天很少有人了解的,我希望能够在吴山庙会上让更多的市民见识这门手艺!”
白居易的《忆江南》
做成布贴画你要吗
“布贴画开始于北宋,流传于南宋。深得江南人的喜爱,”河南开封人刘凯毛遂自荐,说,“我们夫妻俩已定居杭州6年了,我们的布贴画除了保留民间的传统工艺外,还加入了先进的技术。”
布贴画,顾名思义是用剪成各种形状的布粘在画板上。刘凯的布贴画还更加立体——他先把布裹在剪好形状的纸板外面,再粘上画板。
“我们的布贴画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用热胶在画上题词。比如白居易的《忆江南》。”热胶立体字是用一种特别的固体胶——融胶作成的。把融胶放在形状类似于手枪的胶枪里,用电加热,融化后,就可以写出立体的字了。
手工艺除了织布、布贴画,还有现场制作紫砂壶、草编、编塑料花等等。
现场制作紫砂壶,怕是很多杭州市民没有见过。一位宜兴人要现场表演制作紫砂壶,从陶坯到成品。现场会摆放个小炉子,一次可以烧制2个紫砂壶。
老太太越剧团
都想亮亮嗓子
《七品芝麻官》、《何文秀》、《泪洒相思地》……这些经典的剧目,祝凤珍希望能够在吴山庙会的古戏台上演绎。
60多岁的祝凤珍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杭州凤凰越剧团团长。“我是唱小生的,已经唱了40多年戏了。”
杭州凤凰越剧团有30多人,基本上是专业演员。他们大部分人是从浙江越剧团、杭州越剧团、建德越剧团退休。“如果能够在吴山庙会上上演,我们全团30多人都会上,20几个大戏都会在庙会上唱!”
陈忠良告诉记者,像这样“充满激情的老太太团队”多得不得了,有写信的、来电话的、上山登门要求表演的……剧种也很丰富,小热昏、杭剧、京剧应有尽有,看样子,今后杭州市民可有耳福眼福了。
开辟个斗蟋蟀专门场地
你赞成吗
“斗蟋蟀是杭州的传统之一,我们岳王路社区的居民想在吴山景区内拥有一块斗蟋蟀的地方,不管大小!”沈先生告诉记者。
每逢夏秋季,许多市民都喜欢斗蟋蟀。很久以前斗蟋蟀的人聚集在吴山路社区,现在聚集在光复路的棚桥菜场附近。可是由于脏、乱和影响休息,岳王路社区都会接到许多居民的投诉。
“只要开辟一块斗蟋蟀的场地,我们自己会带斗蟋蟀所需的各种东西!或是举办斗蟋蟀节。让斗蟋蟀这种具有一定积淀的历史文化成为最‘俗’的景点内容之一!”
77岁的老中医
看中药王庙
祖传秘方、民间偏方、狗皮膏药……很多“大隐隐于市” 的民间“华佗”们都纷纷打电话咨询,想在药王庙行医。
赵先生是山西人,行医十五六年了,专卖治疗跌打损伤的狗皮膏药,“我的药很灵的!”“咯噔”一声接骨,不在话下!
尹女士则是替老父亲来报名的。她告诉记者,尹家是医药世家。“爸爸77岁了,医术很高、经验很丰富。”尹女士说,他父亲的中草药能治各种皮肤病,如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等。
还有报名专治带状疱疹皮肤疾病的、专治风湿性关节炎的。
本报实习生 徐无双
本报记者 杨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