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记者从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获悉,占全国电视剧生产总量90%份额的600余家影视机构的全国唯一电视剧制作行业自律、维权组织,日前集体通过了《中国电视剧制作行业自律公约》。针对演员片酬飞涨,致使电视剧制作费用分配呈现畸形状态,《公约》特别强调,制作业内同行应互相支持,自觉维护行业共同利益,在使用演员上不得哄抬价格、恶意竞争。
一线片酬最高 18万一集
“一线演员最高片酬已达到18万一集,一部30集电视剧酬金就是540万。个别二线演员的片酬也直逼12万一集,小有名气的年轻演员开口就是6万、8万一集,就连电影学院的学生价码也涨至5000至8000一集。演员互相攀比,片酬价格代表着身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制片人忧心忡忡地说。
中国电视制片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张明智无奈地说:“最近,好莱坞大片市场走下坡路,演员的酬金也往下降。而中国不管电视剧市场如何,演员片酬就一个价,且一个劲地往上涨。片酬是市场决定的限价限不住,业界联手《自律公约》,只是希望彼此之间不要恶性竞争哄抬片酬价格。”
迷信明星效应 拉动收视
没几个明星出演,很多制作人心里没底,谁让电视台买片要先看演员阵容强不强?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空镜子》出品人郑凯南表示,电视剧终极客户不是普通百姓而是节目销售中心。有明星,广告部好拉广告,广告客户也愿意贴片。有大明星做诱饵,会引起观众的收视期待,从而拉动收视率。另外,随着房地产等外行业资金流入电视业,这些投资方认为有了大腕就能赚钱。这就是大牌明星片酬高,还要一窝蜂地请大牌的原因。
制作资金失衡导致 后遗症
中国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于朴透露,由于大腕演员酬金比例过高,其余摄制成本减少,导致剧组拼命压缩拍摄周期,很多剧组一个月要拍10集戏,主创人员严重超负荷工作,每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为压缩开支,剧组只得聘用大量民工,“有的剧组,灯光、道具都只请一个专业人员当组长,其余都由民工顶替,闹出过不少笑话。以前拍戏基本都是正常工作日,演职员有充分的体力,演员还要体验生活、排练、写角色自传,如今这一切都省掉了。如此下去,直接诱发的是电视剧制作水平的降低。”投资拍摄《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北京欣颖世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秋彦表示,有的剧组为了抢戏重复进景、压缩景地拍摄,200个景压缩到150个,有些小的景干脆删掉了。
电视剧产业亟待 良性发展
目前,我国电视剧产业的拍摄量大约在1.2万集左右,全国的电视广告收入约为400至500亿,电视广告收入的70%来自电视剧的广告,电视剧带来的广告收益接近300亿。然而,全国电视台购买片子的金额仅有30亿左右。著名影视策划、制作人潘洪业认为,在目前电视剧分配格局中,电视剧制作者的利益被严重忽视,这也正是目前国产电视剧迟迟不能上一个档次的原因。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任、著名导演郑晓龙表示,电视剧产业要良性发展,必须要重视内容产业。“电视台压低收购价格是最大的问题。在美国,电视剧前的12分钟广告中,有7分钟的广告收入给予电视剧制作者,而我国电视剧制作方得到的基本在1分多钟。”赵文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