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丹 本报实习生 蒋勇
本报讯 母鸡“咯咯”,牛叫“哞哞”,羊声“咩咩”……对于都市人来说,这样的自然之声,已绝迹许久。
有人就看上了这里头的商机,满世界收购“声音”,并放上网页,以每段平均1分钟的价格“销售”。
在这家公司的网站上,睡觉、打鼾、方言、口技等声音,都可以换为真金白银,价格从5元、6元到30元不等。
这家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公司,就做着这样的工作,而且一干就是13年。
声音也能换成钱
昨天,记者通过互联网采访了这个“卖声”网站的CEO英波。
英波告诉记者,他从1993年开始做收集声音标本的工作,去年,正式花100万元注册了音业公司,专门采集、收购各种声音,同时把这些声音标本制成音库,“目前全世界还没有第二个人在做这样的事情。”
在英波的网站上,记者发现,这里还真是一个声音的世界———武器的枪炮声、风雨雪声,从世界各国语言到各地的不同方言,从自然界各种动物的叫声到人的吃喝拉撒睡觉打鼾声,从各国元首的讲话声到企业负责人的汇报声,甚至是最近流行的超级女声,应有尽有。
这些声音依据种类不同,被分为物种音库、文化音库、工业音库等。
记者在这家公司的收购协议中看到,咳嗽、鼾音、打嗝、响指、掌声、钟音、风音、水音、雨音、火音、雷声及笑音、哭音等价格标为5元/段;而动物、武器、名人、元首等的声音价格要6元/段;另外口技、牢骚、吆喝也都明码标价,其中贵的要30元/段。
收集声音建 “博音馆”
这么多声音,除了“收购”之外,上哪里采集?比如武器音库那么多声音,难道真的去战场找人收集?
英波笑着解释说,这些武器的声音,全是美国武器的声音,是好莱坞音效素材制作公司提供的声音,专门给电影配的武器声音;再如“事件音库”,则多来自于媒体,“应该说,就是现场记者录的声音,他们见证、采集了很多事件的资料。”
英波告诉记者,他已经收购、采集了2000多种声音标本,目前正在引进战略投资者,要在三五年里使声音标本达到100万种,而一旦声音标本突破5万种,他就准备申请设立一个“博音馆”。
让声音为人所用
为什么喜欢声音?英波的解释也很特别。他说,声音研究起来非常有意思——
5岁壮年的公猴子的尖叫声,可以驱赶一种虫害;唱诗声能让人心静;鼠王的尖叫可以吓跑众多的老鼠……为什么?声音有特殊功能。
依据这个原理,英波说,他要让声音从“配角”成为“主角”让其特殊功能,为人所用。比如英波新推出的产品“音猫”,就是把猫的声音录制下来,放在老鼠比较多的地方播放,“结果就看不到老鼠跑来跑去了,这比用老鼠夹、老鼠药省事、环保得多。”
“我所做的,简单地说,就是采集、制作各种声音标本,建设海量音库,然后在实际中应用。实际上声音标本早已经在生活当中应用了,像手机铃声、声音玩具、电影电视合成声音,都是利用了声音资源,还有国外医院里的音疗,能通过声音为病人治病。我们还可以把声音标本用到教学上,像儿童看图识字时,就可以听着老虎、梅花鹿、牦牛的叫声学习,这要比简单地教学生动得多。”英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