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妍婷
收到这信来信,在为年轻人创业激情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在想,像陆冰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多少?找钱的路有多长?创业的路有多难?为此,本报对年轻人创业作了一次调查,发现在市场大潮中,勇敢的人很多,成功的人却少之又少,对他们来说,创业,仅有热情还远远不够。很多时候,没有资金的支持,再好的项目也只能“看起来很美”。
想自己创业的学生越来越多
“谁不想自己创业?”一位企业家如是说。
调查采访中我们发现,在浙江,个人创业已经形成一股热潮,尤其是年轻人,尤其是在找工作越来越不是那么容易的情况下。前不久,浙江大学第五届“蒲公英”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吸引了134个团队参加,最终有3支团队胜出准备参加全国竞赛。而类似的青年创业大赛举不胜举,每年都能吸引上千名青年、学生参加,同时记者注意到,他们参赛的项目已不再是“纸上谈兵”,不少具有很强的市场操作性。
“Netscape、Excite、Yahoo等公司都是在美国大学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谁知道我们这里不会产生下一代商业领袖呢?”一个大学生很认真地对记者说。
没有资金,好项目“胎死腹中”
创业不是过家家,需要资金来实现。但调查中我们却发现,在各类创业大赛中胜出的计划少之又少能够付诸行动,缺少资金是导致项目“胎死腹中”最直接的原因。
“我曾有一个参赛项目很有可操作性,但最后,一个上海人做起来了,我却没有,因为他有钱。”马上要读大四的浙江财经学院学生舒畅说,创业离不开资金和经验,但没有资金真的是寸步难行。已经看多了身边的同学因为筹不到钱而没有下文,“有时候就只差那么一两万元”。舒畅如今在一家公司里实习,他希望花几年的时间建立自己的人脉,在他看来,人脉能解决很多东西,包括经验和资金。
年轻创业者需要人扶持
“我们的圈子太窄了,如果多认识些企业家或者机构,也许我们的项目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这是大多数年轻创业者的心声。
“我们圈内一直在关注是否有好的小项目,投入不需要太多,但发展前景好。”绿盛集团董事长林东说,他目前已经投了3个小项目,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的项目。看了寄给本报的来信,林东深有感触地说:我在国外留学时就注意到,国外就有天使基金,专门投一些小项目,把这些项目孵化成熟了,就可以吸引风险投资商的注意。但国内这种氛围还不浓。我们做企业的有责任帮助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