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音 潘玉芳 孙晶晶
上个周末,杭州钟小姐经过机场路弄口村2组一出租房时,瞥到了惊人一幕:一个男子把一箩青枣倒入锅中蒸煮了二三十分钟,枣子渐渐变成了红色。“这样加工过的枣子有没有问题?”钟小姐忧心忡忡地打进本报热线。
前天下午,记者来到钟小姐所说的青枣加工处。
走进出租房院子,记者看到一个架在煤饼炉上的铝合金桶冒着腾腾热气。凑近一看,桶里是暗红色的液体,里面鹌鹑蛋大小的青枣正上下翻滚着。一个男子用脸盆把煮成黄色的青枣放到桶里,很快,那些枣就变成了“红枣”。
“你买枣子吗?”男子见记者四处张望,警觉地问。
记者点点头,男子指着院子墙角摆放着的几十袋青枣报价:“这个每斤2.5元”,又指了指铺在院子中央的“红枣”说:“每斤3元”。
“青枣为啥要这样煮成红枣?”男子老练地回答:“外行人不知道,青枣煮一下,味道和颜色更好,买的人就多了!”记者尝了尝,发现“红枣”皮很甜,但枣子本身却没什么味道。
男子告诉记者,他是做批发生意的,一天要卖出上百公斤这样的枣。
昨天,记者联系了杭州市技术质量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前去检查,没想到加工点已是“人去屋空”。检查人员还是在院子一隐蔽处找到了一袋“红枣”。检查人员挑了几颗 “红枣”,使劲一捏,枣子渗出很多水分,枣肉和枣皮的边缘还有一层明显的染色。
检查人员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检查到这种“红枣”。加工应该按照标准执行,这种行为肯定是违法的,他们会作进一步调查。
随后,检查人员又咨询了有关专家。据专家分析,青枣经过浸泡,在短时间之内变成了红色,加工的原料中可能含有工业色素。工业色素中含重金属成分较高,对人的肝脏和肾脏危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