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5版:人居时代·新闻
3  4  
PDF 版
· 两年来第三次加息——杭州楼市平静否
· 美国人看中了欧美中心
· 希望我是最幸运的人
· 杭州楼盘,走出杭州卖房子
· 首届“蜂巢会”圆满落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8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两年来第三次加息——杭州楼市平静否
  ■本报实习生 姚晓玉 本报记者 詹丽华

  

  本报讯 “这个月要还银行6336.8元。”早上一睁开眼,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房贷+车贷的还款,对吴晓来说,这已经很习惯了,每月的21日,他的银行户头上都会自动扣除这笔钱,只是今后每月要再多还一些。

  从19日起,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又上调了。这是自2004年10月以来的第三次。经过几次上调,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已由当初的5.04%升至现在的6.84%。加息后,贷款买房者是否会急着提前还贷?此次利率上调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多大影响?

  银行:提前还贷暂没有增加

  无可否认,对贷款买房的人们来说,银行上调贷款利率将会增加他们每月还款的负担。以一笔30万元20年期贷款,等额本息还款法计,原房贷基准利率6.39%,月供为2217.33元。调整后,五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为6.84%,月供为2297.17元。每月需多支出80元。

  虽然月供增加,不过幅度有限,因此从银行方面反馈的信息,因为加息而提前还贷的购房者并不多。“加息后,提前还贷的客户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因为房贷还款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调整,按照规定,如果利率上升,则已经签订的住房抵押贷款合同,自下一年的1月1日起执行新的利率。”农行省分行有关人士说。此外,中行、浦发银行等提前还贷的客户也相当有限。

  浦发银行杭州分行资深理财师郭剑认为,今年4月银行已经上调了利率,加上这次就有两次。但两次加息幅度都不是很大。这次加息对房贷的影响,在前期已经有所消化。且与7月底的个人所得税调整相比,这次利率上调对房贷的影响更小。

  银行利率频频调整,也让固定利率贷款开始逐渐受欢迎。“固定利率贷款在当前利率上调的情况下,可能比较受客户的欢迎。”中行个金部相关人士介绍,“其实,固定利率贷款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相对于浮动利率贷款,客户选择固定利率贷款,是把利率风险控制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而一旦利率下调,客户就得承担更大的风险。”

  开发商:加息没带来降价压力

  “利率上调后的第二天,我们共有20多批来访客户,签了1套公寓,付定金的有3套,并没有感觉到加息对房地产有明显影响。”倚天置业销售经理童宗强认为,这次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而且贷款利率上调的幅度不大,因此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大。

  “加息是预料中的事,现在楼市中85%的购房者属于自住型消费,对这部分人而言,他们并不会因为利率的小幅调整而改变购房计划。”在通和房产的章显腾看来,近几年央行已有多轮加息,购房者早就已经习惯了,在购房时肯定会考虑自己的还贷能力,不存在盲目消费的问题。

  相对而言,这次加息对对中高档楼盘的影响更小。“能够花近万元购买一个平方米的高端置业人群对利率的变动并不是很敏感。”滨江房产集团副总经理张洪力告诉记者,从19日加息以来,他们的购房者中几乎没有咨询相关信息的,可见购房者的心态很平静。

  有购房者希望加息会促使开发商下调房价,但实际情况是,从去年开始,杭州市场上多数楼盘的定价还是比较理性的,开发商并不会轻易调整房价。

  购房者:没钱不买房,有钱就还贷

  无论是银行方面还是开发商这边,我们得到的信息都是——购房者对这次加息的反应并不强烈。那么那些准备买房或者已经买房的人到底在想些什么?

  杨女士说,现在一年里面加了两次息,她终于决定赶紧先把贷款还了安心。杨女士的房子总价就不高,原本是以租养房,三年下来本金才还了1万多元,利息倒是有三四万元,原先没有仔细算账,现在这么一算觉得还是早点还掉好。

  “加不加息并不是促使我提前还贷的关键,对我们来说只要一有钱就马上还贷。”今年初才刚在滨江买了房的孙小姐属于“以不变应万变”的忠实执行者,虽然已经知道了加息的消息,但对她来说这并不是想不想还的问题,而是目前有没有能力还的问题。“每月近6000元的还款早就压得我喘不过气,希望能早点还掉。”

  而对房地产投资者来说,加息则让更多的人打消了继续投资房产的念头。余女士在过去5年中,投资了五六套房,现在能卖的都已卖出。她告诉记者,自己不会再买入房产了,因为成本越来越高。

  也有人猜测,这次加息会不会是又一次调控的开始。“其实,这次利率上调只是一个信号,更加明确地告诉人们暂时先缓一缓买房计划,下半年说不定还会出台相关政策来调整房地产市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如此说。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