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乘坐民航班机出行的人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各大机场候机大厅里,专门为一些大企业的“贵宾”服务的休息室越来越多,但使用者寥寥,服务人员大部分垂手而立赋闲一旁,而主流旅客只能干坐冷板凳,或在越来越狭小的空间里活动。为极少数人预留广阔公共场地的现象,浪费了宝贵的公共资源,制造着局部社会的不和谐。
记者近日在合肥、温州、广州、北京等地的机场看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易登机、尊易等等以“VIP俱乐部”名义出现的贵宾室都十分醒目,候机大厅被这些贵宾室分割得七零八落。中国联通公司的服务人员告诉记者,凡持有“钻石卡”、“翡翠卡”等贵宾卡的联通用户,公司可以替客户办理乘机手续,提供各种贵宾服务。
民航机场是公共服务场所,为何流行起了“贵宾俱乐部”?原因很简单,直接来看是一些大企业经济实力雄厚,赚钱比较容易,有意借机场这种消费较高的场所显示自己的财力,招揽新生意;背后原因则是近年来各地机场建设投入较多,不少机场是负债运营,想借收取场地租金额外创收,而财大气粗的大企业能够承受高昂的租金。
按理说,机场超前建设形成的场地、设施闲置是一种浪费,出租一部分收取租金合情合理。问题是,眼下这些出租给大企业的场地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成了大企业的一块招牌,造成了新的闲置。而大量普通旅客得不到周到的服务,活动空间被一再挤压。机场和承租企业双方两厢情愿的好事,对社会、对公众而言则是一种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公平。
其实,公共设施使用中的这种不公平现象不唯机场才有。近年来扩建、新建的一些火车站也是如此,大量场地用于赚取租金,留给旅客的地方狭小拥挤,巨大的公共财力投入,并未给人民群众带来公共服务明显改善的感受,反而令人怀疑这些地方拿公共财力投入换取小团体利益,结果是怨声载道。比如全国人民瞩目的北京西客站,庞大的车站建筑物中,究竟有多少是广大旅客在使用的?旅客们二三十年前在北京站遭受的拥挤罪,不是又被管理者复制到了建筑规模庞大好多倍的西客站吗?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民航的作用日趋重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其中不仅是为公众提供交通的问题,也承载着维护和构建社会和谐的义务。作为主要靠公共财力建设起来的公共服务场所,机场不能一味“向钱看”,而应当自觉地担负起维护社会和谐的义务。让“贵宾俱乐部”大量侵占公共服务场所的做法应当纠正。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