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暑假不单属于孩子,也同样属于老师,放松一下身心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然而今年暑假,杭州下城区许多老师却喜欢在书店和图书馆转悠,即便待在家里也不闲着——常常趴在电脑跟前查资料,同事、朋友闲时联络也常常交流学习感受。到底是什么让他们乐此不疲?
上周五,离同学们新学期开学还有一个星期,杭州朝晖中学贾宇慧老师就坐在了办公桌前。“暑假里刚写好课题《儿童道德行为研究》的方案,这两天还得赶紧把其他老师的课题报上去,现在的老师对于教科研是越来越重视了!”贾老师笑着向记者解释。
教师科研“全体总动员”
教学是老师的本职工作,至于教科研好像对普通老师而言有点“过劳”了。但贾老师透露说:“今年暑假学校筹划了三个课题,每个研究小组有十几名教师成员,共有四十余位老师参加课题研究,人数比例相当大,颇有点全体总动员的意思。”
同样,杭州青蓝小学的老师们最近正在相互传阅《细节决定成败》、特级教师杨明明的专著《晚霞淡淡》、易中天的《品三国》等书。“以前假期都是校长布置读书任务,今年却是自发性的全民运动,还有专业以外的书籍,国学、历史、人物传记等等都想方设法挤时间看。”金洁老师向记者描述着自己和同事的变化。
“梯级名师”星级评定
是什么原因促使老师们在假期亲近教科研?“我认为这是‘梯级名师’的评选带来的改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老师都这样说。
原来,自去年教师节起,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就开始全面启动新一轮人才强教战略,于今年上半年启动首次“梯级名师”评选工作,预备在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园内培养一批下城区人民功臣教师、教育名家、教育英才、教育标兵和教育能手,并分别给予从五星教师到一星教师的称号,促进区域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梯级名师”的覆盖面最终将达到在职教师的50%。
“这让每位老师重新有了目标。”青蓝小学金洁老师分析说,“以前,老教师想着快退休了,便进入‘倒计时’工作状态;中年教师认为特级教师太难评,有了高级职称就到头了;新老师也觉得没法跟前辈相提并论,畏葸不前。而“梯级名师”的高覆盖面,让每一层次的教师都感到有争取的希望。”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新华实验幼托园老师陈辉。“新老师总觉得自己资历浅而缺乏危机感,可上学期末,眼看许多工作才两三年的同事都评上了一星级教师,没评上的那几位明显着急了。此外,由于评选标准的规范化,我相信老师们以后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很多老师本身很有挖掘的潜力,看着身边超过一半的同事都评上了星级,肯定不甘落后,这就在无形中促进了其对自身的要求。像我们学校,下学期打算将上星级的教师名单统一公布,相信到时候对所有老师都是一种激励。”贾宇慧老师补充说。
“一点研究”铺就成功
以前不少一线老师认为教好书就成,普遍不重视教科研,此次在“梯级名师”的评选标准里,却有着明确的科研要求,这让他们既尴尬又头疼。
杭州下城区教育局的有关工作人员说,通过评选,促使老师能够成为一个有思考力的人,能时时以思考的眼光、行为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养成科研的习惯,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应景、应急多写几篇文章,这将成为下城教师的文化积淀。
杭州长寿桥小学在培养教师的科研习惯上,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学校倡导教师开展“一点研究”,就自己日常教学中关注到的一点,做系列的思考、整理、提炼,将上课、写文章、作课题三者相对统一,这“一点”可以是自己实践中得意的、成功的一点,可以是失败的、困惑的一点。学校的教师成立“鹰架俱乐部”常常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老师们对于教科研的接受度和认可度逐日提升。这个暑假,学校教科室就在忙着整理“我的成长碎片——鹰架写真”,集中反映近几年学校教师在教科研成长历程中的收获、经验。
杭州德天实验小学校长杨仙萍则趁势而上,带领该校教师在学校博客群内展开了“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家”等主题讨论,共同商讨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减少职业倦怠等等,促使教师投身研究,不断点燃老师们对教育的热情。
杭州下城区教育局“梯级名师”的评选仅仅拉开了一个序幕,就这样自然地开始融化“教科研开展难”的冰山,其后续工作值得关注与期待。
本报通讯员 郑锦杭 孔莉
本报记者 沈蒙和 陈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