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大讲堂
3  4  
PDF 版
· 浙商,始于江南女子织机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8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商,始于江南女子织机上
——浙江商人与新农村建设 ■王宏甲 国家一级作家
■本报记者 林丹 本报实习生 蒋勇 整理
  浙商汇聚了农民的智慧

  浙商与新农村建设有什么关系?

  对于新农村建设,都市里的人可能不一定很关心。我关心它,因为我感觉到,我们在都市生活的人,今日可别小看那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比如今日浙商主要在农民中崛起。慈溪的农民企业家,不懂外语,但可以一个人出国去谈生意。他们说出国你只要管好两件事:一是美元、二是护照。到国外雇一个中国留学生就OK了。政府部门组团出国访问,常要带翻译,他的机票、住宿、吃饭都要钱,而农民企业家则把这些钱都省了。而且留学生熟悉当地情况,雇留学生,留学生也获得了收益,这就是农民的智慧。

  曾经有记者问我,浙江人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说,浙商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善于倾听。我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非常认真地在听,即使他认为你100句中有98句是废话,他也认真地听——他有能力把你98句废话都筛除掉,只抓住那一两句有用的话,突然向你请教,把这个东西搞清楚了,认为有意义,他就开始行动,把这个东西变成了经济,变成了人民币。而不少满腹经纶的人,却未能把知识变成人民币。我讲这些,就是想说不要看不起农民。

  现在每年有400万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在人才市场,用人单位说,你怎么像一只蛹,连翅膀都没有长出来,就倒在柜台上来了。这好像是一种文学的夸张说法,但很多大学毕业生不了解社会,这是用人单位普遍的感觉。在座的父母可以回去打开你们孩子的课本看看,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课本,几乎没有关于市场和商业方面的知识。很多很有学问的人,不在市场经济这个领域奋斗,这就给学历并不高的农民带来了机会。

  我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话,有些学者想不出来的问题,农民用膝盖想想就想出来了。这不是笑话。比如浙江慈溪、义乌、温州,那里的农民是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才营造出他们的经济市场。他们在国内走遍了,接着走国外,不懂法语敢去,不懂西班牙语敢去,他们的膝盖上储存着许多记忆,用膝盖“想想”,确实就想出来了。所以我们不要轻视农民,特别是不要小看浙江农民。

  四大因素造就了浙商

  历史上的晋商,扼西北五省交通之要冲,主要在西北五省与京都、华北乃至东北之间,互通物产之有无而发展起来。徽商地处江、浙、赣、鲁、豫、鄂之中央,在与方圆数省互通有无的贸易中兴起。晋商与徽商,在近代也有把商业做到海外的,但企业的总体结构和经营方式,主要还是传统农业时代商业的特征。

  目前徽商未见多大动作,晋商讲得很热闹,但主要是对传统的呼唤,惟浙商是一个在五洲四海做出轰轰烈烈业绩的浩大群体。研究浙商的崛起,对全民族的发展实有重大意义。

  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是长安吗?长安只是丝绸的集散地。丝绸之路真正的起点,在江南女子的织机上,就在浙江。

  “悠悠骆驼桥,浩浩黄沙路。”浙江湖州有座“骆驼桥”,浙江并没有骆驼,怎么会有骆驼桥?湖州人把骆驼桥以西的路称“黄沙路”,那就是运载丝绸西去的路。

  湖州钱山漾曾出土丝线、丝带和绢片,经测定为4700年前的丝绸织品。世上各民族都有驯化野猪、野马、野狗的经历,而把一种昆虫驯化为蚕宝宝,开始取丝织绸,这只有中国人做到,而且有浙江出土的远古丝绸织品为证,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外国有人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陈永昊先生等人著的《中国丝绸文化》则称之为“第一大发明”——因为丝绸的发明早于四大发明中任何一项,而且启发了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

  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手摇纺车,汉代有脚踏提花机,三国时有三锭纺车,唐代纺织技艺已经很高超。为什么讲纺织?不妨跳出浙江,遥望一下西方。纺织加市场,怎样引起整个西方世界弹跳似的发展?

  中国曾经比西方先进得非常多,为什么后来落后了?中国不是败于技术,而是败于主流意识对商业的轻视。所以我们今天研究与纺织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浙商,并不是关系浙江一地的命题。浙商的崛起,我认为有以下因素:

  第一,经济因素:源远流长的蚕桑工艺、丝绸经济奠定了深厚基础。浙江是丝绸之乡,纺织最发达的地方,要把纺织品卖出去,就和商业有千丝万缕关系。

  第二,榜样因素:历史上浙江的巨商大贾对后世的影响。比如民间传说的范蠡,就是中国最早弃官经商的典范;还有明代的沈万山,他也是以丝绸“通商贸易”而成巨富。

  第三,文化因素:文化人对浙商的深远影响。浙江由丝绸经济而起的文化也哺育了浙江知识分子,自南宋以来,由金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共同形成的浙东学派,使浙江人在“视商为末”的朝代,顽强地认取了“农商皆本”,“义利并举”的思想。这种思潮,使浙江人重视学以致用,重实业、重商。

  第四,国际因素:在近现代西方工业冲击中国背景下经受的历练。1840年五口通商,在浙江有一个宁波港。在清政府、太平天国,以及洋人的三方压力下,浙商艰难生存,不懂工业怎么办,这刺激和培养了浙江人用心吸收新生事物,不懂就学的传统。

  近代浙商从1860年以后就有了工业时代商人的特征,如浙江的钱庄,不仅有金融本色,更利用融资涉足制造业。在国内外多种势力的挤压下,浙江人赚钱很难,有点微利就干,这逐渐形成一种传统。自己不会,要向人学,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就是直接用“会”的人,这也培养了浙商善用能人的智识。反映在今天,你看浙商做产业,产品不论大小,利润不论厚薄,都做。大钱要赚,微利也赚,才有小小打火机、小小扑克牌也能做遍世界的景象。

  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某日我的一位朋友道出“大商无界”,我顿受启发。你看浙商做产品大小无界,商品贵贱无界,地域远近无界。在用人方面,打工者能用,院士能用,洋人也能用,这是用人无界。做产业做市场,均离不开产品、经营、市场和人——做到产品、经营、地域、用人四无界,世界就大了。因而可说,浙商渐有大商气象。

  需要向新经济转型

  由于农商皆本的思想,所以浙商在浙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还有前面说过,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是,今天的浙商主要是在农民中崛起。

  十多年前,我去意大利,意大利人把我当成日本人。去年我去意大利,发现意大利人把日本人当成中国人。西方很多人是从越来越多的“MADE IN CHINA”商品中知道“中国”的;把越来越多的“MADE IN CHINA”放进各国市场去的,大多数是中国的民营企业,而且浙江的民营企业最为突出。

  浙江已是当代中国一个发展最前沿的地方。我甚至可以只说浙江的缺点来证明浙江的前沿。我最近写的一本书《贫穷致富与执政》,是我选择昔日贫穷的“盐碱地之乡”浙江慈溪踏访调研,写的长篇调查报告。在书里,我写了以下一段:

  2005年,浙江经济模式亟待转型的呼声已陆续见诸报端。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浙江全省规模以下(指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工业生产出现较大回落,2005年继续回落。有媒体说,“靠消耗资源获得快速增长的浙江经济模式面临危机。”外省或北京的人们看了有关报道,也有各种说法:“浙江经济落后了”、“浙江经济危机四伏”、“浙江农民企业破坏资源,给社会带来的麻烦大了”!

  这些声音我都听到了。我以为,浙江民营经济的崛起,有深刻的体制革新和农民普遍得以向工业产业转移等诸多因素。但浙江规模以下的民营工业经济,确实普遍科技含量低,那些主要依靠物质性资源,而不是知识资源的企业,难以可持续发展,这是事实。所谓转型,就是亟需从传统的物质性资源型经济,向知识型的(科技与经营方式都发生重大进步的)新经济转型。整个慈溪民营经济,也面临着这个重大的转型任务。

  媒体报道,浙江2005年全省规模以下工业同比增长率排在各省市区的第16位。比很多省市都更早发展起来的以民营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浙江经济,其增长速度与幅度在全国排名上出现了后移,并不意味着浙江经济落后于增幅排在浙江前面的省份。比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幅,无一例外地排在中国后面,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他们。

  而且,在各省市经济增幅超过浙江的经济增长中,同样存在着“消耗物质性资源获得增长”的问题,许多企业正在走着浙江民营企业10多年前走过的道路。因此并不只是浙江经济亟需实现转型,而是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都迫切需要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经济转型。

  今天浙江喊出“亟需转型”,并不意味着浙江经济发展落后了。相反,正是浙江更早一步地强烈意识到了需要转型的迫切性,也是浙江民营经济轰轰烈烈发展起来之后,水资源、电力资源等传统型物质资源首先显出了匮乏的强烈矛盾,这就把浙江推到了必须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经济转型的前线。

  中国产品的“平民意识”

  在当今陆续发生的“反倾销”中,有一个情况非常值得重视:中国商品在国际上已成为“价廉物美”的代名词。西方的名牌产品价格很高,凝聚着西方几百年工业社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是上流社会的优越感和身份象征。而渗透到西方各个角落的中国商品,相当有力地抑制了西方市场各种商品的价格,给西方消费者带来了很大实惠,但也成为欧美厂家陆续发起反倾销的原因。

  中国产品为什么价格定得低?人们可以列出很多原因,比如劳动力价格低等等。但我以为,不能忽略它其实凝聚着中国人几千年的平民意识和文化观。当今天有能力做企业并有权对自己的产品定价时,他们也像对地里种出的东西那样,觉得以差不多的价格卖出去,能赚到钱就很有成就感;如果价格高出成本太多,会觉得要被人说你心太黑,最终产品也是卖不好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曾经写道: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的重炮”。今天我们也可以说,我国已有很多企业,以迅速改进的生产工具,以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难以比拟的商品的低廉价格,开始有能力对西方世界说话。

  当今国际市场上,日常生活用品,即“民生”产品中,中国产品同西方厂家发生正面竞争的大约已超过60%。遍布欧美和阿拉伯世界的中国产品,以“价廉物美”进入世界各国的千家万户,这已经不仅仅表现为“经济因素”,而是中国产品携带着中国文化正在影响世界。

  新农村关键在“新农民”

  新农村建设关键在“新农民”。比如浙江慈溪,农业人口原高达90%,如今减少到10%,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承包制后分散的土地再度集中,建标准化农业基地,农民把做企业的经验迅速移植到土地上,发展订单农业,规模之巨已占农业的70%,且大部分农产品出口。不少企业已能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供销,并与海外联系订单。那里已经不仅仅是超越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重要的是农民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把自己创造出来了,这样就产生了三个崭新的成果:一是新农业,二是新农民,三是新农村。

  因而可以说,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建设,最本质的是要靠在新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出新农民。

  2003年,慈溪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约125亿美元。同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工业总产值2704亿卢布,约90多亿美元。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463万人口,相当于慈溪人口的3倍,有400多个科研机构,6.3万家商业和服务业,6个火车站,12条铁路,99公里城市地铁,2个机场,60条空中航线;有俄罗斯对外贸易最大的港口,46国在此设领事馆。这都是慈溪不能望其项背的雄厚资源。慈溪做到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圣彼得堡,无疑非常惊人!

  但就文化建设而言,那就不是不及圣彼得堡的十分之一,而是不及百分之一。

  圣彼得堡有264个博物馆,45个美术馆,2000多个图书馆,80多个剧院,100多个剧团,62个电影院,38座体育场,53所国立高校、40多所非国立高校。圣彼得堡被联合国有关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4000多个建筑、历史和文化遗迹,令人惊叹不已!慈溪有一个“慈溪市博物馆”,很小。我去参观时,馆长很热情,亲自给我讲解,但只有我一个观众。    

  在我国经济显著发展的今天,加强人文建设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所以,我以为浙江已开展了一年多的“人文大讲堂”非常好,它出现在我们民族迫切需要加强人文建设的时期,融会全国各界学者来杭州讲学,弘扬人文精神,开展人文建设,对浙江在新世纪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浙江人文大讲堂下一讲预告见本报今日A13版,领票在浙江省图书馆一楼大厅)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