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视点
3  4  
PDF 版
· 搬到哪里才是家
· 为“都市候鸟” 营造新“湿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都市候鸟” 营造新“湿地”
  随着“城中村”的改建,越来越多的公寓、高楼取代了杂乱的民居。与此同时,大量民工涌入城市后首先落脚的城乡缓冲带却被渐渐抽空了,那些原本依附于“城中村”生活的外来人员不得不面对着新一轮的搬迁。如何替代这个群体低成本的生活空间?当所有的“城中村”改造结束的那一天到来后,他们,这个城市的候鸟,又该迁到哪里去?

  上城区望江街道外来人口公寓可以说是杭州外来人口最集中的居住地——在这里,住了900多位外来人员,其中大多数是单身民工。事实上,这也是杭州建立得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民工公寓。主管公寓的望江街道外来人口管理中心主任何坚告诉记者,公寓是在2000年利用废旧的厂房改建的,完全为民工量身定做,按照大学生公寓的模式建立管理,有公共食堂,每间房有单独的卫生间,住4—8人不等,每人每月房租80-120元。整间出租的,房租每月为400至600元。何坚说,这样的民工公寓特别受到那些单身民工的欢迎,现在已经基本没什么空床位了。

  其实,早在去年下半年,杭州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杭州市区出租房屋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就提出了筹建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的设想。《通知》中提出,要“按照‘疏堵结合’和‘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只租不售’的原则,鼓励和提倡有条件地区积极筹建外来务工人员公寓。”

  在这份《通知》中,对于民工公寓的用地及建设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对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利用存量土地新建的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按行政划拨方式供地;对利用现有合法闲置房屋改扩建的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按临时建筑有关规定建设。”

  杭州市建委一位工作人员认为,“城中村”改造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外来人员因为失去了“城中村”这个低成本的生活空间而四处迁徙,从而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难题,的确是个不容回避的现实。目前政府部门也已经看到了这一问题,鼓励和提倡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筹建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就是其中一项积极的措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