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洋“极星”号船8月31日电 我们乘坐的“极星”号科考船驶入南大洋已经整整一个星期,由于正面强大气旋的阻挡,船只几乎无法南行,每天只是横着向西,打打“擦边球”。昨日,因为风浪过大,原定计划之中第二个站位的作业,包括投放4000米水深CTD海洋温、盐、深的探测和采水样计划不得不放弃。
上船后,我担心的第一件事是芳芳是否能抵御如此大的风浪。面对狂风恶浪的连续冲击和“极星”号船的剧烈摇摆,许多老外队员也抵挡不住——餐厅用餐的空位增加。但是,初闯大洋的浙江万里学院女学生戴芳芳却终于挺了过来,克服了头几天曾出现的晕船与不适,这使我心中一块巨石落地,因为如果晕船严重,吃不下、喝不下,身体可能虚脱,精神势必受影响,如此,后面要做的事情就会很困难。
我的第二个担心,是怕仅仅大四年级的芳芳会一时接受不了这么多。各国专家的研究内容丰富多彩,而且都直接用英语介绍。显然,芳芳良好的外语基础帮了她的大忙。她的悟性使她在随后我给她的辅导补课时理解得很快。每天的科研会议戴芳芳一场不落,也听得十分认真。
我们这个课题组的15名科考人员,分别来自希腊、德国、中国、荷兰和英国等5个国家。芳芳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有机会和这么多国家的科学家在一起很开心,一定会从中学到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新知识。
人们一直在研究造成极地上空臭氧空洞的原因,之前,普遍认为是氟氯烃的变化加速臭氧层的扩大。“极星”号船上的专家们提出新的解释:在极地海洋冰区,海冰表面冰晶生长中释放的游离溴和空气中地汞所发生的光化学反应,将大量消耗周围空气中的臭氧,由此造成大气臭氧浓度的急剧下降。芳芳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使她在学习理解过程中受益匪浅。物理海洋学是影响海冰生态最重要环境因素。这次上船的海洋专家们,将着重研究在冰架与海冰覆盖之下,南极威德尔海复杂的水团流系及其与全球海流的联系。针对这些过去没有接触过的新学科,迪克曼教授还特意替芳芳联系了物理海洋方面的专家,让她随时直接向专家请教。戴芳芳在船上,几乎每天都可以向任何专家教授提问请教。她很新鲜、很兴奋,也很努力。我相信她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所接触到的新概念,并且能尽量直接用英文思维。
(俞熙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