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专电 “不能因为影像、装置现在是当代艺术主流,我就放弃架上绘画了呀”。昨天,在上海双年展的现场,著名艺术家、四川美院院长罗中立在谈及当代艺术时对记者表示。
近几年,来自四川、重庆的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界作出了非常好的成绩,川军几乎占据了北京这一中国当代艺术大本营中的半壁江山。因此,身为四川美院院长的罗中立对上海双年展怎么看,便成为记者急于想了解的话题。“在中国既有的几个双年展当中,上海双年展是最国际化的,”罗中立评价道,而在他看来,北京双年展似乎更注重传统一些。
记者注意到,昨天在展场内,罗中立自己一个人在展厅且看且走,静静地观赏每一件作品。不过,他每逢遇到绘画类作品时,似乎会看得更全神贯注一点。对此,罗中立的解释是他在学习,“我就是画画的,当然要看看别人画画有什么长处,有什么是值得我自己借鉴的。至于装置、影像,我看得快一些,是因为我不搞这些。当代艺术,尤其是在国外,影像、装置等已经成为主流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因为他们是主流了,我就放弃了架上绘画转而投奔他们呀”。
对于架上绘画是否会死亡以及同装置、影像等艺术形式的关系,罗中立的看法是:主流总有主流的道理,但每一代艺术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不必勉强。
杨千的油画与电动装置作品《面具》,由于采用了李宇春与电影《V字特攻队》中的男主角形象,加上电动马达导致画面不断转换,颇吸引了一些观众,对这件作品罗中立就认为,“它完全颠覆了架上绘画的概念,想法很新”。
而创新和大力推出艺术领域的新技法、新人,也正是这两年川军被人称道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问及其中的经验,罗中立表示,当代艺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放思想,要允许先尝试。川美一直以来提倡教学与创作并举,很多东西都可以尝试,不一定要墨守陈规,“像以前要求一定要学好素描、色彩后才能创作,我看就不一定,也可以试试同时进行嘛”。
本报记者 蒋梦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