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医药行业关乎国计民生,一直以来没有平静过。从1997年至今,10年来药品降价19次。19次降价,体现了国家对老百姓的关心和照顾;体现了国家下决心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决心;也说明药品价格已经高出大多数百姓承受极限;更加说明药品降价之难。8月28日,全国99种抗微生物药品开始降价,平均降价幅度达到30%,降价金额为43亿元。除了药店,医院的价格也做了及时调整。第19次“降价令”实施10天了,这一次百姓在药品降价中真正得到实惠了吗?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我们发现,屡次降价,药价高、看病贵似乎并未得到有效缓解。这说明单纯依靠降价一种手段已经不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得到拷问。
降价便宜药
有价无市药店难觅踪迹
频繁下调的药价是否真正让老百姓们得到了实惠呢?昨日,记者特地在杭州的几家药店进行了调查,却发现部分降价药品已经退出了零售渠道。
老百姓大药房解放路连锁店的李店长则告诉记者:“这次降价的99种药品我们都有所涉及,个别药品降价幅度比较大。”例如由广东丽珠集团生产的阿奇霉素片由于国家规定最高限价仅为8.8元,这比之前药房的进价都要低,因此不久前药房就先将其撤柜,“后来,我们跟厂家协商把进价降了下来,现在又上柜了,就卖7.6元。”
在老百姓大药房、华东大药房、海王星辰等杭州知名药房,记者求购土霉素、四环素等药,营业员表示,这些都是最早一代的抗生素,“副作用大,没人用”,早就不卖了。
天天好大药房总经理谢晓威表示,此次降价对药店的影响并不大,“天天好此次大概有342种剂型规格的药品涉及到调整,但是我们的销售价格本来就比较低,所以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至于为什么部分降价药品在药店难觅踪迹,他坦言,有些药的效果不错,但因为价格便宜,厂家根本就不愿意供货,有的药品甚至停产。很多药品“有价无市”,厂家热衷生产的多是那些大规格、利润高的药品,而对那些小规格的、利润少的,根本不愿生产。
“最多的就是那些早一代的抗生素,比如讲头孢拉定,现在有的药厂就不生产了。要么就是换个名字重新上市,先锋4号叫头孢氨卡,先锋6号叫头孢拉定,一个阿莫西林就可以叫阿摩西林,奈它美,弗莱莫星,强必林,阿莫仙等等几十个名字,其实效果说真的不见得比早一代的抗生素好多少。”
限价药品
企业停产或者医院不进货
在杭州的多家医院,这一尴尬局面同样出现。据市一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限价的99种药品400多个规格中,他们调价的只有94个规格;在省立同德医院,调整的规格也只有150个。医院方面的解释是,限价名单中的不少药品都已经停产,不进货了。
省立同德医院药房主任王萍告诉记者,降价目录中的有些药品,医院的价格实际已经低于此次限价标准。如“青霉素注射剂160万单位”每瓶最高限价为1.6元,而医院的进价是0.63元,售价加上发改委规定的15%的加价率也只有0.72元,医院方面光因为调价因素一年的损失预计将达到230万元。
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现行药品定价方法存在一定问题,定价依据难以测定,有关部门无法掌握企业的真实成本。而进口药、合资药、国产新药的市场准入权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价格审批权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药品审批与药品定价之间存在脱节,使不少药品定价存在一定盲目性。在医疗体制改革尚未到位情况下,目前医院收入的大部分仍来源于药品,为追求高差价,许多医院尽量少用或不用降价药。所有这些原因,使得很多患者得不到药品降价的好处。
显然,此次调价“最高限价”的作用未能完全显现。不少市民表示:“药品降价不是一两次了,但我们老百姓却感受不到多少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