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省农科院的两位高级研究人员作为晚报的读者和我们同行,林学院几位教授也是农林专业的行家里手,他们的到来深受农民欢迎。
翠冠梨“祖师爷”受欢迎
“果园新开垦的土地土质松,但营养不够,需要多施有机肥。”省农科院园艺所的施泽彬教授是我省“翠冠梨”项目的发明人。他一上山就被谢老师和村民团团围住取经。
果园的梨树已经长到1米多高了,施教授告诉村民,这么大面积的栽培梨树需要重剪,特别是要将生长出的主枝杆剪去,否则梨树不仅结果时间要延长一两年,而且产量也会大大降低。他还现场指导了三种剪枝法。
“要让梨子不容易掉落,必须对梨树枝条进行后天定型”“这棵梨树坑挖太深,树根不易透气”“有机肥不能简单地散在树根部,这样根部不容易吸收”施教授每指出一个问题,每示范一个动作,谢老师和村民们都听入了迷。果园的丘董事长特意留了施教授的电话“以后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及时请教呢。”
每只鸡“身价”涨5元
合作社的朱伯雄饲养了1500只母鸡,他买来的小鸡正好是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赵爱珍教授帮助引进的,赵教授特别对朱佰雄开了“小灶”:“你的鸡现在只卖10元一斤?其实只要你换一下养鸡的场所,就能卖到15元了。”
“你现在是关养的,成本太大,不仅要造鸡舍,而且要买大量饲料。”赵教授建议他将鸡圈养在果园内,只要用塑料大棚圈养在山上就可以。鸡能在果园内自己找食物,可以帮着消灭果园内的虫子,也节省三分之一的饲料。放养鸡味道鲜美,属于绿色无公害食品,这就提升了鸡的价值,一般可卖到15元一斤,而且供不应求。
赵教授鼓励谢云带领村民成立养畜合作社,申请绿色无公害产品。她还答应过段时间带着村民去乐清等地进行大棚养鸡的实地考察。
读者的建议成了金点子
我们此次体验活动吸引了许多读者报名参加。考虑到此次考察路途较远,体力消耗大,几个积极性很高的读者最终被我们忍心劝退了。程忠元算是最铁的一个,他表示“从小我就崇拜谢老师这样的人。我自费去也可以,到青田再跟你们会合。”他的执着打动了我们。在当地,当谢老师为小路颠簸,无法把梨子运下山发愁时,他出了一个好点子:从央视7套里看到过江苏太湖边一个小镇发展“洋山水蜜桃”,用竹编蒸笼把水蜜桃运下山,损耗可以降到最低。这个点子一下子获得了专家们的首肯。
读者张秀莲是中华名优土特产网的职员,受领导的委托前往青田考察。到茅山后,她当即表示会利用网络优势帮助谢老师、季宅乡的乡亲,在首页上以显著位置发布茅山水果的信息,为他们打开市场牵线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