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连兴 本报通讯员 汪永春
昨天,本报刊出《能不烧花圈吗》(详见昨天A5版)一文后,热心读者纷纷来电或发电子邮件,发表自己对殡葬改革的看法。
家住杭州笕桥的颜先生专门找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从延续传统观念和环境保护两方面看,延续传统观念是尊重先辈,但保护城市环境,既是保护自己,又在保护下一代的成长环境。所以,考虑现有的环保问题应重于传统观念。杭州有必要进行殡葬和祭奠方式的改革。说句实话,祭奠者在殡仪馆为先人烧花圈,实际上也是一种寄托哀思的传统方式,如果有人提出能换一种既环保又文明的祭奠方式,相信大多数市民都能接受。”
杭州市环保志愿者、家住半山的金先生来电说,殡葬改革是社会的事情,需要全民支持。如果从关心环保和尊重传统祭奠方式考虑,在殡仪馆附近设个花圈回收站或环保处理点,回收市民祭奠的花圈,把焚烧花圈改成把花圈的竹竿和纸花处理后再重新做纸张。相信这样的祭奠方式,市民和环保部门都会满意。
“观念一变天地宽。杭州是一个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城市,相信大多数杭州人是有觉悟的,也是能改变传统观念的。但改革需要有带头人,如果政府有关部门能在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牵个头,引导群众进行网上祭奠、点歌祭奠,久而久之,市民也能适应新颖的祭奠方式,从而在全省乃至全国开个祭奠改革的好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工作人员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