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9·11”恐怖袭击至今,美国为提高机场、港口等敏感区域的安全防护投入数以十亿计美元,但国民对安全隐患的担忧并未消除。
《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最新联合民意调查所获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纽约人“非常担心”“9·11”悲剧再次在这座城市上演。
■心有余悸
目睹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在爆炸和尘埃中化为废墟。这一幕给众多纽约人带来心理创伤。即使5年后,纽约人仍心有余悸。
《纽约时报》9月7日公布的民调结果中,三分之一的纽约人说,他们每天都会想起“9·11”;另有三分之一受访者说,他们再也没能回到2001年9月11日以前的日常生活。
三分之二的纽约人“非常担心”再次遭遇类似恐怖袭击,这与其他地区的美国人形成鲜明对比。全美国范围内,只有22%的受访者“非常担心”下一次袭击,四分之三的美国人认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已恢复正常。
每10名纽约人中,6人不愿意在世贸中心旧址建起的高层建筑内工作;40%的纽约人说,他们平时仍遭受紧张和焦虑情绪困扰。
■薄弱环节
这种不安全感让人们对安全措施没有信心。调查显示,72%的纽约人认为政府应该做更多。
担忧同样存在于专家心中。华盛顿智囊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员迈克尔·奥汉伦说,还有“一大堆工作”等着美国国土安全部完成。
“9·11”之后,美国政府把安全防范重点放在机场、港口等敏感区域,但今年8月英国警方挫败的炸机阴谋显示,严格的安全检查并不能百分之百防范恐怖分子。在层出不穷的袭击“创意”面前,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安全依然脆弱。
持乐观态度者认为,5年来,美国本土再没发生过大规模袭击,证明防范起了作用。但悲观者认为,美国仍处在恐怖分子用于瞄准的“十字准星”中,针对“基地”组织恐怖意识形态的战争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华盛顿邮报》几星期前刊登的研究结果显示,恐怖主义正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越铺越开,这让人们无从判断美国是否已经足够安全。
■未雨绸缪
除了防范,美国政府部门还设想了多种紧急状态的可能性以及应对方案,呼吁公众做好相应准备。
美国政府多个部门组成的国土安全委员会2004年7月发布一份50页报告,罗列了15种可能发生在美国本土的“灾难”场景。这些灾难既包括地震、飓风、传染病等自然灾害,也包括核爆炸、病毒传播、电脑攻击等人为攻击。
报告出台一年后,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南部,造成巨大损失。而在“卡特里娜”过去一年后,国土安全部的报告再次发出警告:在美国75座主要城市中,只有7座城市为大规模疏散人员制定了预案。
冯武勇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